(
课件网) 寓 言 四 则 第二课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学习目标 自主阅读,了解寓言的寓意。 01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多角度理解寓意。 02 积累常见的文言字词。 03 壹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不少论述思想的作品中都善于用寓言来劝谕或讽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两则,希望通过这两则古代寓言的学习,进一步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感受寓言的现实意义 贰 文本感知 寓言四则之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溉 汲 及 道 对 闻之于宋君 得一人之使 《穿井得一人》 词语注释 01 浇灌、灌溉。 从井里取水。 待,等到。 讲述。 应答,回答。 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古义:挖掘、开凿 今义:破、透 《穿井得一人》 古今异义 02 穿井得一人 古义:国都 今义:国家 国人道之 《穿井得一人》 自由朗读《穿井得一人》,注意停顿。你对题目中穿井得一人是怎么理解的? 04 穿井得一人 《穿井得一人》 断句可以帮助更好的理解课文。老师范读,学生画出节奏线,试着翻译全文。 05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 《穿井得一人》 断句可以帮助更好的理解课文。老师范读,学生画出节奏线,试着翻译全文。 05 译文: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浇田、打水,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穿井得一人》 再读《穿井得一人》,请你概述这则寓言故事并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06 故事概述:宋国丁家打井,如同得到一个劳力,被误传为从井中挖出了一人。 寓意: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 小 结 现在我们理解了题目的意思是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动力,而不是从井中得到了一人。 《穿井得一人》 研读寓言,梳理情节 07 【开端】 (1)再次读寓言,概括情节,思考情节和寓意之间的关系。 宋国丁家打了一口井,省了一个劳动力,相当于家里多了一个人。 【发展】 在传播的过程中就变成了“丁家挖井挖出一个人来”。 【结局】 国君调查 弄清真相 在梳理情节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最后一句作者发表议论,点出了寓意,这个寓意从反面告诉我们不要怎么做,但是从肯定的角度如何做呢? 《穿井得一人》 研读寓言,梳理情节 07 《穿井得一人》 研读寓言,梳理情节 07 (2)从寓言中找出国人和宋君面对传闻的做法,想想它的作用。 国人的“闻而传”的做法即听到并传播。 宋君“令人问”,调查研究才能获得真相。 作 用 这两处的描写,写出了国人和宋君面对传闻的不同做法。它告诉我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 《穿井得一人》 关注人物,多元解读寓意 08 你想对国人和丁氏说些什么呢? 从国人的角度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千万不要轻信流言蜚语,切忌道听途说。更不要听到传闻就往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 从丁氏的角度 语言表达必须做到准确、清楚,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穿井得一人》 我们通过文意把握内容,分析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