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1.宋徽宗时期,官方编订了一部国家礼典《政和五礼新仪》,其中除了皇族和王公大臣仪制以外,首次出现了庶人婚仪、冠仪和丧仪。礼典“首次”意味着官方( ) A.首次否定传统严格的等级制度 B.顺应城乡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将国家礼典提升为法制的高度 D.开始推动礼仪文化向民间发展 2.战国时期儒法相争,形同水火;但是魏晋时期法术之学却转而与儒学联手并肩。这一变化意在( ) A.维护官僚政治的稳定性 B.限制门阀士族的势力 C.促进“依法治国”发展 D.抵制道家思想的侵蚀 3.唐律规定,家主享有教令权、主婚权以及家庭财产权,还享有大事决断权,而其他成员只能服从,还规定了允许重刑犯尽孝道的“存留养亲”制度。这反映了唐代( ) A.刑罚比较随意 B.儒学具有法律效力 C.注重司法公正 D.注重礼与法的结合 4.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用儒家经义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量刑的一种审判案件的推理断方式,董仲舒曾收集整理了232个案例,指导律吏,称《春秋决狱比》。这表明汉代( ) A.已出现律令儒家化 B.关注人情冷暖 C.弱化宗法观念 D.强化法制体系 5.宋人笔下涌现出诸多“好孩子”形象。比如,赵令赫“幼而秀颖,自异于群儿中。记识敏悟,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丧父,哀毁如成人”。这表明宋代( ) A.儒学逐渐向基层渗透 B.律令儒家化特征明显 C.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 D.政府对社会控制松弛 6.成文法的出现是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下列关于古代成文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古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B.中国古代最早的成文法是《九邢》 C.古希腊克里特岛早在公元前7世纪已经出现成文法 D.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 7.睡虎地秦简中有记载:,贼人甲室,贼伤甲,甲号寇,其四邻、典(闾里长官)、老(三老,负责一乡的教化)虽不存,不闻号寇”,在审判时则四邻无罪,而典、老需要受罚。由此可知,秦朝( ) A.法律严酷 B.基层组织严密 C.吏治严苛 D.法律体系完备 8.唐朝提倡礼治,颁行了《大唐开元礼》,该法典( ) A.包含吉、宾、军、嘉、凶五礼 B.是礼法结合的典范 C.集中魏晋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精华 D.标志中华法系的确立 9.我国古代将“亲亲相隐”制度称为“亲亲得相首匿”、“同居相为隐”等,是法律规定中一种互相隐瞒和包庇的制度,告发被视为不孝不亲和伤情败法的行为,要对其进行惩罚。这表明( ) A.人伦关系会影响到法律 B.中国古代史上缺乏成文法 C.统治者忽视法律制度建设 D.判案依据道德而不是法律 10.'它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和完备的标志。它是( ) A.吕大钧撰写的《吕氏乡约》 B.唐太宗时期的《唐律疏议》 C.唐高宗时期的《永徽律疏》 D.天一阁所藏的《天圣令》 11.律学是中国古代官办法律教育机构,其主要功能在于培养具有法律知识的普通文官和培训法律专门人才。律学存在于魏晋至北宋,到南宋几近消亡。与律学几近消亡有关的是( ) A.科举考试科目变动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主流价值观的重塑 D.乡约与法律合流 12.《大明律》是明朝最重要的基本法典,在朱元璋的亲自主持下,历30年经多次修改而成,充分体现了君主专制的意志。下列关于这部法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以唐律为蓝本 ②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 ③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 ④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A.①②④ B.①④ C.① D.③④ 13.《秦律》在量刑上根据不同的犯罪情节和认罪情况实行从重从轻原则,教唆类犯罪、集团犯罪、累犯、预谋犯罪往往从重,案发前自首、主动消除犯罪后果者从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