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17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之一《望天门山》写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之二《饮湖上初晴后雨》通过描写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之三《望洞庭》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会认“亦”“抹”等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能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会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悟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 引发学生联想,理解诗中的意境,有感情诵读诗歌。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环节一:读诗导入,了解长江 1.在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些图片,请你静静地看,一会而说说这些图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课件出示一组天门山图片。) 学生欣赏长江图片。 2.这就是风景优美的天门山,我们之前都查找了天门山的相关资料,你对天门山了解有多少?汇报资料。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诗人一起去天门山游览一番吧! 【设置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间相互学习。 环节二:朗读古诗,初悟诗意 1.请同学们自由出声读,把字音读清楚,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们可以问同学,还可以问字典。学生读古诗,正字音。 2.谁来为我们读一读,看看字音读准了没有。指名读。 3.你们读的真好,老师也想读一读。师范读。 3.请你自己像老师这样读一读。练习朗读。 4.我们来接读。男女生接读。 【设置意图】正字音。读准字音。学会断句。朗读练习。 环节三:随文识字 1.出示生词,读正字音。齐读、男女读、个人读。 2.放回诗句中相信你会读的更好。 【设置意图】正音识字。读通诗句。 环节四:品读理解,感悟诗情 1.请你默读古诗,你能说说不用老师讲,你看懂了哪里吗? 预设一:我明白了题目的望字是远看。你怎么知道的呢?因为我们生活中都说望都是远看。 预设二:我知道了天门山,旁边有注释。(讲解地名不用解释) 预设三:我明白了从刚才看到的图片明白了中断的含义,就好像中间断开。 预设四:我明白回是回旋的意思,我是通过字典和图片结合理解的。 2.你怎么那么聪明啊,你怎么知道他的意思的? 3.那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理解诗意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结合插图、联系上下文。 4.小组用喜欢的方法自学古诗。 (1)看看我们同学多棒啊!不用老师说,就能把这么多地方都攻克了,那还有一些小难点,相信你们也一定能够用以上方法都解决。我们来分分工,解决这些问题。两组解释一句。 (2)好,分好工了,现在我们的学习任务是:一起找出你们认为关键的字,通过学习方法说出这个字的意思,最好能尝试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一会儿小组进行汇报。 5.小组汇报第一、二句。 (1)指名读。 (2)启发提示。 你能自己试试解释这两句吗?你觉得哪个字不好理解? 预设一: “断”字不理解,引导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解词,我们一起打开词典,看看选择哪个解释。 断的左偏旁表示用“刀”割断两束“丝”,右偏旁“斤”是斧头,“断”字表示有力地砍断。 引导想象:你们想想看,天门山是怎么断开的? 学生自主想象。 评价: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啊,无论天门山是怎么断开的,这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诗人李白又是怎么想象的?谁来读读说说? 预设二: “开”字不理解,我们联系生活实际,可以组词帮助理解。 李白把天门山想象成是被长江水冲开的。 指导朗读:波涛汹涌的长江水能把天门山冲破,那是怎样的气势啊!该怎么读呢? 教师可范读。我想请男孩子来读一读,希望你们能读出长江水的气势。 评价:从你们的朗读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