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16332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日期:2025-09-2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60次 大小:5266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 cover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一、东汉末年的衰败与军阀混战:东汉末年,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政治腐败,天灾人祸不断,最终导致了东汉王朝的衰败和军阀混战的局面。 1.政治腐败:东汉中后期,外戚和宦官专权交替,政治斗争激烈,严重腐蚀了朝廷的统治基础,导致政治混乱,政令无法有效执行,国家逐渐走向崩溃。皇权衰微,地方势力坐大。 2.经济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沦为贫民或奴隶。豪强地主横行霸道,对农民进行残酷压迫,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 3.军事实力衰落:东汉后期,军队战斗力严重下降,腐败盛行,将领缺乏作战经验,士气低落。这使得东汉政府无法有效镇压农民起义和地方势力,最终加速了东汉的灭亡。 4.黄巾起义的影响:黄巾起义对东汉王朝的打击非常沉重。起义虽然被平定,却加剧了社会动荡和国家分裂的趋势,也直接导致了地方军阀割据的局面,最终加速了东汉的灭亡。黄巾起义之后,各地的豪强地主和地方官员纷纷割据一方,东汉王朝走向了彻底崩溃的边缘。 5.军阀混战:黄巾起义平定后,各地军阀互相征伐,天下大乱。曹操、刘备、孙权等势力逐渐崛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二、曹操集团的崛起与官渡之战:曹操集团的崛起,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开始形成。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它决定了北方最终的归属。 (一)曹操的策略: 1.“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控制了汉献帝,以此获得政治上的合法性。 2.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解决军队给养问题。 3.招揽人才:积极招揽各方面的优秀人才,为集团的发展壮大奠定了人才基础。例如荀彧、郭嘉等谋士为其出谋划策。 4.知人善任:曹操能够知人善任,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他充分利用人才的长处,有效提升了集团的战斗力。 (二)袁绍集团的弱点: 1.实力强大但缺乏统帅能力,战略部署不力。 2.内部矛盾严重,集团内部的矛盾导致统治内部缺乏凝聚力。 3.轻敌冒进,骄兵必败。 (三)官渡之战的经过: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之间的一次决定性战役。曹操以少胜多,最终取得了胜利,奠定了其统一北方的基础。曹操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成功的袭击了袁绍的粮仓———乌巢,这使得袁绍军心涣散,士气低落,无力再战,最终导致了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 (四)官渡之战的意义: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北方统一的关键战役,它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这次战争也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初步形成。 三、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的形成: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南方势力与北方势力的重要对决。孙刘联军战胜曹操,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1.曹操南征的背景:曹操统一北方之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实力,决定南征荆州和江南地区,与孙权和刘备决战。 2.孙刘联盟:孙权与刘备结成联盟,共同对抗曹操。诸葛亮的舌战群儒,体现了其非凡的智慧和口才,充分发挥了他的外交和统战才能,促进了孙刘联盟的形成,加强了双方的力量,为击败曹操奠定了基础。周瑜等将领也作出了重要的军事指挥和决策。 3.赤壁之战的经过: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战役。在战略上,孙刘联军抓住曹操“北方军队不熟悉南方水战”的弱点。在战术上,他们采用“火攻”等策略,大败曹操,粉碎了曹操统一全国的计划。这次以少胜多的战争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例子。 4.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失去了南下统一全国的机会,天下分裂为魏、蜀、吴三个政权,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一局面延续了近一个世纪。三国鼎立既造成了长期混战,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为之后的统一埋下了伏笔。 四、三国鼎立时期的特点:三国鼎立时期,呈现出政治、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