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56935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课件(共35张PPT)

日期:2024-12-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142966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3课,当代,中国,民族政策,教学课件,35张
  • cover
(课件网) 学习目标: 分析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的基本历程及原因;梳理现代中国在不同时期的民族政策,并从中认识现代民族政策的伟大意义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1941年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1947年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54年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基本政治制度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990年 提出“三个离不开” 1997年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2012年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019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立 发展 完善 时空坐标: 第四套人民币:少数民族元素———人物篇 一角:高山族、满族 两角:朝鲜族、土家族 五角:苗族、壮族 一元:侗族、瑶族 两元:维吾尔族、彝族 五元:藏族、回族 背面文字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为:汉语拼音、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 概念解释: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前提),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空间)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置依据),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自治权限)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地位)。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一、背景: 1、历史渊源: 中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逐渐形成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2、地理因素: 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格局。 中华民族是一个包括56个民族在内的民族共同体。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2%以上,少数民族不到全国人口的8%,但就居处地域而言,民族聚居地区约占中国幅员的2/3。在5000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并以这一文化为纽带,使中华民族凝聚在一起。 3、经验积累:历史上历代政府对民族地区的治理理念和政策,为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中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有何特征? 民族迁徙、战争冲突、友好交往、政治改革、和亲联姻、会盟和议、册封授官、羁縻政策 因俗而治、因地制宜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各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总体上说,比汉族落后了很多。奴隶主、农奴主、地主、牧主占人口极少数,却掌握着主要生产资料和财富,广大农牧劳动者却只占有极少量的生产资料。(他们)政治上被歧视、被统治;经济上被剥削、被奴役;精神上被束缚、被愚弄;生活极贫穷,文化极落后。 4、现实需要: 带手铐脚镣劳作的西藏农奴 旧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落后,备受剥削、歧视和压迫,不利于民族团结和交融,不利于新中国政权巩固和经济建设。 5、政治基础: 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形成了休戚与共的政治认同。 回民支队 蒙古游击队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110年间,中国屡遭帝国主义侵略、欺凌,中国各族人民陷入被压迫、被奴役境地。在国家四分五裂、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御外侮,为维护国家主权统一、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各民族进一步联合起来,同仇敌忾,抗击侵略,保家卫国,为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民族问题上提出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指出“被压迫民族”具有民族独立和民族自决的权力。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8卷 列宁强调“实行民族和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实行彻底的民主主义。保证一切民族和语言的完全平等,取消任何民族特权,不得侵犯少数民族权利,实行广泛的区域自治和完全的地方自治。” ———《列宁选集》第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