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木易历史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课程标准】 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 【重、难点】 重点: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 难点:两汉时期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 一、造纸术的发明 古国时代 陶寺遗址的陶器 商周时期 甲骨、青铜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 简牍、绢帛 朱书符号陶壶 马王堆汉墓的 帛书 悬泉置遗址 西汉简牍 龟甲、兽骨 青铜器铭文 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钱昂贵,不能大量使用。 在纸问世之前,古人用什么作为书写的载体?有什么缺点? 一、造纸术的发明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5号汉墓出土的西汉纸地图 质地粗糙,且数量少, 成本高,不普及。 【史料实证】 通过下列史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西汉时期, 人们已经掌握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纸上用墨线绘有山、川、崖,路, 是一幅世界最早的纸绘地图。 纸面平整、结构紧密,但又软又薄,表面有细纤维渣,可见造纸技术比较原始。 汉兴,有纸代简。 ———张怀瓘《书断》 一、造纸术的发明 2、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工艺(“蔡侯纸”)。 (1)材料: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 (2)特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后汉书·宦者列传》 问题一: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 问题二:这种纸有什么优点? 答: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答: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一、造纸术的发明 制作工艺 一、造纸术的发明 【合作探究】造纸术的意义? 材料一:汉政府还在各郡县设立公立学校广招学生。同时私学之风盛行,全国在校学生总数至少以数十万至百万计,所用教材多为纸本经卷,作文亦用纸写,比用简牍更为方便、省时、省力。———潘吉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源流、外传及世界影响》 材料二:纸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分……世界受蔡侯(伦)的恩惠要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 ———德克·卜德《中国物品西传考》 造纸术传播示意图 对中国: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 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对世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 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两汉之交传入朝鲜 751年传至阿拉伯 随后传入欧洲 殷商 龟甲、牛骨、青铜 春秋 竹木简牍,丝帛 促进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 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东汉宦官 蔡伦 105年 蔡侯纸 西汉 植物纤维纸 发明 前 发明 改进 外传 影响 学富五车 刀笔吏 甘肃天水 地图 魏晋 官方 书写材料 【小结】书写材料的变化 二、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1、医学: (1)张仲景(医圣):写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治未病” 东汉末年,张仲景在谈到撰写《伤寒杂病论》的背景时说: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 【解读】我想起这些年来宗族的没落与丧亡,为那些未救治过来的人感到悲伤,于是勤奋地探求古人经验,广泛收集各种药方……写了16卷本的《伤寒杂病论》。虽然这部书无法治愈所有病,但希望可以发现疾病的源头 精神:仁爱济世、勤奋钻研、谦虚好学 二、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2)华佗:神医之称。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擅长针灸、汤药和实施外科手术. 华佗 麻沸散传说是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后汉书·华佗传》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