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客人啦》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了解家里来客人时的基本礼仪和应对方式。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热情与礼貌。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应对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情好客、懂礼貌的良好品质。 帮助学生克服面对陌生人可能产生的紧张情绪,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家里来客人时的常见礼仪,如打招呼、端茶倒水、分享玩具等。 引导学生用积极、热情的态度对待客人。 2.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面对陌生客人时的紧张心理,自然地表现出礼貌和热情。 让学生理解并能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合适的礼仪行为。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1. 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包括一些家里来客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玩具、茶杯、小点心等,用于角色扮演活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播放一段欢快的敲门声音效,同时老师做出倾听的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出一种神秘又好奇的氛围。 老师:“小朋友们,快竖起小耳朵听呀!(老师手指向耳朵,做出认真倾听的样子)这是什么声音呀?(稍作停顿,等待学生回答)对啦,是敲门声,那这敲门声说明呀,有客人来啦!(老师面带微笑,用兴奋的语气说)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学,如果家里来客人了,我们该怎么做呢?(老师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学生们)” (二)认识客人来的场景 1. 展示图片环节 老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一系列家里来客人的图片,展示速度适中,每张图片停留几秒钟,确保学生能看清楚画面内容。图片包括不同类型的客人来访场景,如大人带着小孩来做客的,有爷爷奶奶来做客的,还有叔叔阿姨带着礼物来做客等等。 在展示每张图片时,老师进行简单描述引导学生观察: 展示大人带小孩来做客的图片时:“小朋友们,看这张图片呀,有个叔叔带着一个小哥哥来家里做客啦,他们脸上都带着笑容呢,是不是看起来很开心呀?(老师用手指着图片上的人物,引导学生视线)那你们想一想,客人来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什么呢?(老师用询问的眼神看着学生们)” 展示爷爷奶奶来做客的图片:“再看这张哦,是爷爷奶奶来啦,他们手里还拿着给我们的好吃的呢。(老师做出流口水的可爱样子,逗趣学生)那这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做呀?(再次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 播放视频环节 播放一段简短的视频(时长约1-2分钟),内容是一个小朋友在家里热情接待客人的全过程,包括清晰的开门动作、脸上带着灿烂笑容大声说“欢迎”、礼貌地请客人坐下、端茶倒水动作规范、主动分享玩具并和客人开心玩耍等环节。 在播放视频前,老师先提醒学生:“小朋友们,接下来我们要看一个很有趣的视频哦,里面有个小朋友在接待客人呢,大家要睁大眼睛,仔细看他都做了哪些事情来欢迎客人呀。(老师用手比划出大眼睛的样子,鼓励学生认真观看)” 视频播放过程中,老师也可以适时地小声提醒学生注意某些关键动作,比如在小朋友说欢迎词的时候,老师轻声说:“看,他在大声打招呼呢,真有礼貌。” 看完视频后,老师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回顾视频内容: “小朋友们,视频看完啦,谁能说一说,视频里的小朋友最先做的是什么呀?(老师鼓励学生举手回答,并用眼神扫视全班,给予每个学生回应的机会)对啦,是去开门,然后呢?(继续引导学生说出后续动作)他还说了什么欢迎的话呀?(如果学生回答不完整,老师可以适当补充提示)” (三)学习接待客人的礼仪 1. 打招呼 老师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表情来引起学生对接待客人打招呼环节的重视:“小朋友们,客人来啦,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