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75109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日期:2024-12-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561736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3课,当代,中国,民族政策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教案) 【课程标准分析】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完本课内容后需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适应新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建立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当代中国基本的民族政策;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实现了民族平等与团结,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维护了国家统一与稳定,并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这些历史意义使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的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和“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三个子目,展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背景、建立过程与发展完善过程。三个子目之间呈现递进式的结构与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于八年级下册第 12 课里曾研习过关乎民族团结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事宜,并且在初、高中政治的学习进程中亦存在相关内容的牵涉,致使学生针对本节课所涵盖的史实已然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知悉。然而,学生对于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的领会尚未臻于深化,史学方法方面的能力亦显薄弱。故而,在本课的教学当中,结合史学方法的研究,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的创建背景、历程及意义,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助力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深化学生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经由自主梳理时间线、绘制时间轴,知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建立、发展至完善的进程,明晰各阶段的重要史实。(素养目标:时空观念) 2.借由材料分析、课堂探究等形式,洞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领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与历史意义,增进历史信息提取能力。(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透过探究当代民族政策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具体落实举措,体认到中华民族乃是休戚相关、荣辱相依、生死相系、命运相连的共同体,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稳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难点 从当代民族政策的具体落实措施中,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 讲授法、材料分析法、情境教学法、探究学习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PPT展示】 【教师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于2015年8月9日至1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举办,这是开幕式的一张图片,你能从中提取什么历史信息? 【学生答案预设】:56个民族的火炬手共同点燃本届运动会圣火;民族团结。 【教师提问】:为什么在内蒙古举办呢? 【学生答案预设】: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5月1日。 【教师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主题是相聚内蒙古,共圆中国梦。今天我们从内蒙古的历史发展为线索,以历史信息提取能力为核心,一起探究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设计意图】: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图片导入,设计两个问题构建情境,将历史和现实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开展 学习任务一:提取教材文字信息,根据时间轴,梳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发展的过程。 【PPT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自主绘制时间轴、认真仔细地填写时间轴对应事件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学生能够全方位、深层次地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初步建立、逐步发展再到日臻完善的整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这不仅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