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比想象中的自己强大》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每个人都拥有潜在的能力,这种潜在能力可能在特定情境下被激发,使自己表现出比平时更强大的一面。 2. 学会通过回顾过往经历,识别自己在面对困难时所展现出的超出预期的能力表现,至少能列举出三件具体事例。 3. 掌握两种及以上激发自身潜在能力的方法,如积极的自我暗示、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逐步突破舒适区等,并能在模拟情境或实际生活中尝试运用这些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故事分享、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践体验等多样化活动形式,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深入思考、踊跃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思考力、表达力和实践能力。 2. 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挑战活动和自我探索实践,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感受自身能力的可挖掘性,提升学生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以及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激发学生对自身潜能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让学生相信自己具备克服困难的能力。 2. 鼓励学生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在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而是尝试挖掘自身潜在能力去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人格的健全。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生动故事、真实案例、直观对比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比想象中更强大的潜在能力,帮助学生打破对自身能力的固有局限认知。 2. 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激发自身潜在能力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主动尝试挖掘自身潜能。 (二)教学难点 1.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如何引导学生准确识别自己在过往经历中那些被忽视的潜在能力表现,尤其是在一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小事中所展现出的坚韧、智慧等特质。 2. 帮助学生在面对实际困难时,能够真正克服内心的恐惧和犹豫,持之以恒地运用所学方法去激发自身潜能,而不是在遇到挫折后就轻易放弃尝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实践法、体验式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 收集与挖掘自身潜能相关的故事、案例、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成教学课件,如海伦·凯勒的故事、运动员在赛场上突破极限的视频等。 2. 准备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如代表不同困难情境的场景卡片、象征不同角色身份的头饰等。 3. 设计一份简单的“我的潜能发现之旅”记录表格,用于学生记录自己在课堂活动中对潜在能力的发现和思考。 4. 准备一些小奖品,如卡通贴纸、小书签等,用于奖励在课堂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学生。 (二)学生准备 1. 提前回忆自己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并成功克服的经历,准备在课堂上分享。 2. 准备一个笔记本,用于记录课堂上的重要知识点、个人思考感悟、小组讨论结果以及课后作业等内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故事引入 教师讲述故事:有一只小蜗牛,它一直觉得自己爬得很慢,很弱小,什么大事都做不了。一天,它看到其他小动物们都在森林里快乐地奔跑、跳跃,心里非常羡慕。它想,我要是能像它们一样该多好啊,可是我这么慢,肯定不行。有一次,森林里发生了一场大火,小动物们都惊慌失措地四处逃窜。小蜗牛也很害怕,但它发现自己壳里有一些湿润的泥土,它突然想到,如果把这些泥土铺在前面的路上,也许能阻止火势蔓延。于是,小蜗牛鼓起勇气,一点一点地把泥土铺在路上。虽然它爬得很慢,但它一直坚持着。最后,火势真的因为它铺的泥土而减缓了蔓延速度,许多小动物因此得救了。小蜗牛这才发现,自己原来比想象中的更强大。 提问引导:“同学们,听了小蜗牛的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觉得小蜗牛为什么一开始会觉得自己很弱小呢?后来它又是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