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04122

2023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日期:2025-04-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12897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3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
    2023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张家口尚义四台遗址文化遗存分为五组。第一组出土了打制、磨制石器,第三组发现了炭化的粟与黍,第一至四组发现了半地穴式房址,五个组都出土了陶器。下列与其文化特征最相近的考古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兴隆洼遗址 D.二里头遗址 2.春秋时期诸侯所铸青铜器的铭文中有“徐王”“越王”等称谓,而《左传》等文献却称上述诸侯为“子”。由此可知 A.该时期贵族等级分封制解体 B.出土文物信息较为可信 C.当时各国君主专制逐步确立 D.史料会体现一定主观性 3.吐鲁番交河故城粟特人(中亚地区的一个古代民族)康氏家族墓地,出土了唐龙朔二年(662)康延愿墓志。志文载其家世曰:“其先出自中华,迁播届于交河之郡也。”这可用于证明 A.人口流动促进了边疆开发 B.世族郡望观念影响广泛 C.华夏文化认同观念的演进 D.各族同源共祖观念流行 4.史籍记载,宋朝曾大量调拨广州、泉州、杭州、明州等地收购的香药、犀象、苏木等热带物产,赴雄州等处榷场与辽朝交易。这反映出,当时 A.海外商贸非常繁荣 B.区域经济差异明显 C.江南集镇商贸兴盛 D.南北民间贸易活跃 5.明代《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中载有描绘农具制作、果木种植嫁接、蔬菜移栽等场景的全新耕织图(图1)。 图1 这可用于说明,明代 A.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B.农具制造工艺革新 C.种植物种日渐增多 D.集体劳作形式盛行 6.中英《北京条约》的签订打破了清政府不与外国在京谈判和订约的惯例,且条约规定:"(清朝皇帝)允于即日降谕京外各省督抚大吏,将此原约及续约各条发抄给阅,并令刊刻,悬布通衢,咸使知悉。”而对布告条约谕令,部分地方官员持消极抵触心态。由此可知,当时 A.地方对中央离心力增强 B.统治集团试图挽救国家颓势 C.英国在华势力范围扩大 D.清廷对外关系在阵痛中转变 7.晚清时期,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业务范围变化示意图(图2)如下: 19世纪5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90年代 注:常关负责管理水路沿岸与主要内陆贸易,收入归中央;厘金局负责管理地方贸易,收入主要归地方。 图2 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A.清政府财政自主权逐步削弱 B.列强资本输出缓慢增加 C.税收机构重叠影响行政效率 D.地方财政收入日益减少 8.图3为留存至今的一封实寄信件封面,上面贴有1930年3月“赣西南赤色邮政”的邮票。 图3 由上述材料可知 A.革命根据地注重基层组织建设 B.苏维埃政府初具国家政权形态 C.江西和湖南革命政权走向联合 D.革命统一战线影响力不断提升 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总工会号召在国营企业开展劳动竞赛。上海机床厂劳动模范盛利改进了39种工具,创造了3年完成5年工作量、产品质量合格率月均达到99%以上的优异成绩。这体现出 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顺利推进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得到贯彻 C.技术革新助力了经济体制改革 D.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有序开展 10.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1—2015年中国三大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如图4所示。对图示解释合理的是 图4 注:一般意义上,第一产业指农业,第二产业指工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之外的其他行业。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速了农业发展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工业发展 C.国家电子商务立法保障第三产业发展 D.亚投行的成立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 11.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形成后,个人种姓地位不能变动,但低级种姓以职业集团为单位,通过传统所容许的途径,在其原种姓内形成了一些“亚种姓”。这说明古代印度 A.中间阶层不断壮大 B.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