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 ) A. 《魏碑》 B. 《玄秘塔碑》 C. 《兰亭序》 D. 《出师表》 2.“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天下的是( ) A. 魏国 B. 蜀国 C. 吴国 D. 西晋 3.4世纪后期,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 匈奴 B. 前秦 C. 鲜卑 D. 氐族 4.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详细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他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 A. 《水经注》 B. 《本草纲目》 C. 《齐民要术》 D. 《天工开物》 5.哪一王朝最终结束三国鼎立局面?( ) A. 西晋 B. 东晋 C. 新朝 D. 北魏 6.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商朝、秦朝、三国 B.秦朝、隋朝、唐朝 C.商朝、秦朝、隋朝 D.隋朝、宋朝、明朝 7.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特征概括不正确的是( ) A.社会发展陷入停滞倒退 B.科学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 C.南方经济有了较快发展 D.民族交融的趋势不断加强 8.“八王之乱”的出现与西晋初年实行的什么措施有直接的关系( ) A.实行世袭制 B.分封诸王 C.政治腐化 D.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9.《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由此可知( ) 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B.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10.“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下列与《三字经》中的这段话所概括的历史不相符的是( ) A.东晋结束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称“南朝” B.北魏曾经统一黄河流域,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C.这一时期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11.下列关于《齐民要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介绍了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方法 B.记载了畜牧、捕鱼、食品酿造和加工技术 C.总结了我国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 D.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12.要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风土人情、建筑名胜、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情况就要阅读() A.《齐民要术》B.《史记》 C.《三国志》D.《水经注》 13.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作品是() A.龙门石窟的雕塑B.云冈石窟的浮雕 C.王羲之的书法D.顾恺之的绘画 14.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时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不应出现的是() A.书桌上有笔、纸张B.书桌上有一摞书籍 C.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D.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15.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 B.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发展起来的 C.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 D.凿窟造像之风主要盛行于南方 16. 诗歌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晋家天子作降虏,公卿奔走如牛羊。……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这反映的是( C ) A. 北魏的汉化改革 B. 南朝政权的更迭 C. 中原人口的南迁 D. 西晋的短暂统一 17. 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刘曜攻破洛阳,杀死贵族、官僚、庶民三万余人,洛阳变成一片瓦砾,从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上述历史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B ) A. 促进民族交融,推动孝文帝汉化改革 B. 造成北方人大批南迁,促进江南开发 C. 打击北方门阀势力,推动了历史发展 D. 消除了民族隔阂,巩固了大一统国家 18.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能证明“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和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的是( B ) A. 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B. 江南地区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