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25966

第25章 25.2.3 列举所有机会均等的结果 课件(共34张PPT)+教案+学习任务单+大单元 整体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8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15557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PPT,整体,单元,任务,学习,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课时教学设计 第5课时《25.2.3 列举所有机会均等的结果》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口 试卷讲评课口 其他课口 教学内容分析 掌握用画树状图法和列表法求简单事件的概率.理解在什么条件下使用列表法,在什么条件下使用画树状图法. 学习者分析 运用列表法和画树状图法求事件的概率.运用画树状图法进行列举,解决较复杂事件概率的计算问题. 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树状图法和列表法列举所有机会均等的结果. 2.适当选用树状图法和列表法列举所有机会均等的结果. 教学重点 利用画树状图法和列表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方法列举事件的所有等可能的结果.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引入新课复习引入 【问题1】 老师向空中抛掷两枚同样的硬币,如果落地后一正一反,老师赢;如果落地后两面一样,你们赢.请问,你们觉得这个游戏公平吗? (学生思考,教师引导) 试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两枚两面一样; (2)一枚硬币正面朝上,一枚硬币反面朝上. 教师:想一想 “同时掷两枚硬币”与“先后两次掷一枚硬币”,这两种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一样吗? 学生: 我发现一样. (1) 两枚两面一样的情况有(正正)(反反); (2)一枚硬币正面朝上,一枚硬币反面朝上的情况有(正反)(反正). 教师:随机事件“同时”与“先后”的关系:“两个相同的随机事件同时发生”与“一个随机事件先后两次发生”的结果是一样的. 学生活动1: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表述意见,然后作适当点评,引出新课. 先自主探究,再小组合作,分析,总结 以直观图形为起点,从一般到特殊引入本节内容. ? 活动意图说明: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主题,通过复习,引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理解在什么条件下使用列表法,在什么条件下使用画树状图法. 环节二:新知探究教师活动2: 【问题2】抛掷一枚普通硬币3次.有人说“连续掷出三个正面”和“先掷出两个正面,再掷出一个反面”的概率是一样的.你同意吗? 教师引导分析:对于第1次抛掷,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正面或反面;对于第2、3次抛掷也是这样.而且每次硬币出现正面或反面的概率都相等,因此可以画出树状图. 【探究】抛掷一枚普通硬币3次,共有多少种机会均等的结果? 学生列举出:正正正,正正反,正反正,正反反,反正正,反正反,反反正,反反反. 求出P(正正正) =,P(正正反) = , 所以P(正正正) =P(正正反). 【答案】同意问题2中的说法 【继续思考】(学生互动,教师点评) 教师:有的同学认为:抛掷三枚普通硬币,硬币落地后只可能出现4种结果: (1)全是正面;(2)两正一反;(3)两反一正;(4)全是反面. 因此这四个事件出现的概率相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三枚硬币落地后出现8种可能结果,其中全是正面1种,两正一反出现3种,两反一正出现3种,全是反面出现1种. 所以P(正正正)=,P(两正一反)=,P(两反一正)=, P(反反反)=. 因此这四个事件出现的概率不全相等.所以不同意. 教师:每次抛掷,出现正面或反面的概率都相等,事件出现的可能性要写全,避免重复和遗漏,在参与中要独立思考,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老师总结) 用树状图能从上到下,列举所有机会均等的结果,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而且可以避免重复和遗漏,既直观又条理分明. 问题6:投掷两枚普通的正方体骰子,掷得的点数之积有多少种可能?点数之积为多少的概率最大,其概率是多少? 表中每个单元格里的乘积出现的概率相等,从中可以看出积为 的概率最大,其概率等于 . 学生活动2: 学生自学、互动。在具体计算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讨论,猜想、发现结论. 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掌握.活动意图说明:从旧知识出发,呼应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