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38652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共98张ppt)---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1(部编版)

日期:2024-12-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28617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历史,高中,9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第 8 课 目标·素养 1.运用文献资料分析理解先秦时期我国法律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理解德治与法治观念的主要内容,培养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 2.树立时空观念,梳理秦汉至隋唐时期法律的发展脉络;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法律儒家化的主要原因。 3.认识宋元至明清法律与教化的变化,并对这种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作出正确的历史解释。 主干·体系 “四翼”检测评价 目 录 [四层]学习内容 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德治 法治 背景 东周时期,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 思想来源 西周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和“敬天保民”思想 夏、商、周时期的法治观念 争 斗 表 现 政治领域 春秋时期郑国子产“铸刑书”,引起子产、叔向辩论 思想领域 儒家———人性善,主张德治。主张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 孔子: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法家———人性恶,主张法治。 商鞅: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 韩非:君主不要谈礼义,以法、术、势驾驭臣下,赏罚分明,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续 表 结果 在当时不适应国家政治需要,没有被诸侯重视 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因此受到统治者重视 影响 ①都成为后世治理国家的理论基础,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②汉代以后,外儒内法、礼法并用成为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特征。③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并影响亚洲国家 续表 [系统认知] 儒家的德治思想有积极意义,但法家的法治思想更符合战国时期各国富国强兵、政令统一的需要。古代儒法两家关于德治与法治的争论并未导致政治制度上民主或专制的不同立场,相反,他们在政治制度上都维护君主专制。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时期 内容 秦汉 ①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汉朝沿袭秦律,制成《_____》。 ②秦汉朝廷还发布法律文告,称“令”。 ③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 律令_____是最重要的变化 九章律 儒家化 唐朝 ①唐高宗时期的《_____》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 ②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_____》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 ③在社会层面,唐朝政府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 唐律疏议 大唐开元礼 续表 [系统认知] 汉魏以后,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思想逐步融入法典,礼法结合。唐律标志着中华法系的完备。“唐律一准乎礼,而得古今之平”实质上就是唐律一切依礼以为出入,礼与刑相辅相成,律学与经义相互发展,使礼法结合,在唐律中达到十分完备的程度。 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法律的沿革 宋朝 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制定法律多以唐律为蓝本 元朝 在司法实践中仍广泛援引唐律 明朝 以唐律为蓝本制定《_____》,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数次重修《问刑条例》,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方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清朝 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_____》 大明律 大清律例 2.教化的沿革 宋朝 _____逐步确立统治地位,控制教育与科举,深入族规、家训之中 宋朝以后 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_____教化乡里 明朝后期 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六谕主劝谕,但也有禁约成分,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 清朝 乡约宣讲内容变成了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_____ _____》,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乡约与法律合流 理学 乡约 圣谕 广训 [系统认知] 宋朝以后,理学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深入社会基层,并以乡约形式直接面向底层百姓宣讲。宣讲乡约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 [四层]学习内容 1. 问题探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