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读诗歌,回顾已学内容,分析“歌行体”的文体特征。 1.常以“歌”“行”或者“歌行”来命名。 2.篇幅可长可短 3.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中途可以换韵; 4.句式灵活,多为七言,也可穿插三、五、九言 5.表达方式:将刻画人物、记录言谈、发表议论、抒发感慨融 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 从标题分析,此诗主要写了什么 白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咏雪 送别 解 题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 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同任判官的武某归京,岑参便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 之作。“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一首 雪 中送 别 诗。 这些雪景分别有什么特点 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情感 请赏析。 (1)八月塞外飞雪图 (2)饯别之时雪景图 (3)临别时期雪景图 (4)送别之后雪景图 找出描写雪景的诗句,说说诗人描绘了哪几幅 雪景图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卷:北风的猛烈、强劲———白草折 飞:漫天飞雪的景象,大、猛、急 即:下雪时间早 忽、 一夜:惊讶、赞叹 千树万树:雪景的壮阔 梨花 :比喻,皎洁、成簇,雪景明丽 雪景一:八月塞外飞雪图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为什么这句诗堪称千古绝唱 撒盐空中差可拟 形、重 未若柳絮因风起 轻柔 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既写出雪花的特点,又融入诗人开朗豁达的情绪,让 人联想到生机、明丽的春天,不落俗套。 雪景一:八塞野外飞雪图 大、多、飞舞 大 雪景一:八塞野外飞雪图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这是写雪天的军帐、军营。 五个细 节 “罗幕沾湿”“狐裘不暖”“锦衾嫌薄” “角弓难控”“铁衣难着” 刻画出塞外风雪的威力,突出北方雪天之奇冷。 这四句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侧面烘托大雪的寒威。 雪景二:饯别之时奇寒图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观察角度由近及远(千里冰封的沙漠雪景;万里凝云的天空) 夸张,奇冷 承上启下, “愁”“惨”不仅为饯别场面渲 染 氛 围,而且暗写武判官归 京路途艰辛。 雪景二:饯别之时奇寒图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这一句写饯别酒宴,有人、有事、有乐声, 饯别酒宴虽有离愁别绪,但不失热闹、豪壮, 渲染了以苦寒为美的边疆将士的豪 迈 之 情。 雪景三:临别时期雪景图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写归客起程的情景。 一个“掣”字生动地写出了辕门外雪大风寒的特点。 “纷纷暮雪”和“不翻红旗”相互映照, 一白一红, 一动一静,创造出一种庄严沉滞的气氛,深切地表 现出人们送行时刻的沉重心情。 雪景三:临别时期雪景图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写送别的情景,景中含情。 诗人将好友送出辕门, 一直送到轮台东门,只看到 雪满天山,依依不舍,感情深沉,暗含作者的担心 与 牵 挂 。 雪景四:送别之后雪景图。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一个“空”字,我们似乎看到了诗人驻立在东门, 遥望友人远去的方向,曲折的山路上已看不到友人 的身影,只留下雪地上深深浅浅的马蹄印痕,诗人 那种依依惜别、怅然若失的情状跃然纸上。 有人将此诗浓缩为四句,人甚称奇妙。妙在何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由咏雪和送别两部分组成。咏雪为送别营造环 境氛围,为送别作渲染铺垫。无处抒情却句句含 情,用画面展现不可直观的别情。 作者以西北边塞的奇寒雪景为背景, 以咏雪为主线抒发了送 别 之 情。 作者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