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雪 素养目标 1.有节奏地朗读这首词,体会词中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2.掌握这首词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3.感受词人的豪迈情怀,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引 化静为动的写作手法 化静为动就是将本来静止的事物加以刻画,使之具有动态感,从而使作品富有生气、充满活力、情趣盎然。多用拟人手法,使静物人格化,表现为动态,让无情之物变为有情之物。 1.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和《毛泽东诗词》。 2.背景简介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这期间,下了一场大雪,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他不禁感慨万千,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豪放之词。 自读课文,完成结构图。 具体描写北国风光 写雪后晴天的美丽景色 过渡句,从写景转到写人 恰如其分地评论五位历史人物 歌颂当今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课前预习 1.重点字音字形 惟余莽莽(mǎnɡ) 顿失滔滔(tāo) 稍逊(xùn) 风骚(sāo) 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 今朝(zhāo) 分(fèn)外 课前预习 2.重点词语 莽莽:无边无际。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弯腰行礼,词中是倾倒的意思。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 章辞藻。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朗读指导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下阕:评古论今 上阕:描绘北国雪景 整体感知 2.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 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进了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天地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 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封”字 显得凝然安静,“飘”字显得舞 姿轻盈。肃穆中有飞舞的动态, 由下至上,由地面至空中,意境 开阔,气魄宏大,格调不凡。 内容探究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 词的上阕: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内容探究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山”“原”这些原本静止的景物,作者却写出它们的“驰”和“舞”,这样化静为动,其原因有三: 1.视觉因素,远望山势绵延起伏,确有动感; 2.精神因素,作者振奋精神,视大地也生动活泼; 3.时代因素,蓬勃发展的中国革命、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恰如这高原的性格。 雪景的壮丽雄奇,神州大地的勃勃生机,让人倍感振奋,前途光明。 内容探究 3.“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