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18976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5-01-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240238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语文,九年级,下册,24课,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cover
(课件网) 第24课 诗词曲五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1.了解有关边塞诗的文学常识,理解有关词语的含义。 (重点) 2.理解本首诗的内容并能够背诵。(重点) 3.结合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本首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难点)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导入新课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雪,洁白美丽,或轻舞或纷扬,给我们的生活增姿添彩,所以,它历来都是人们吟咏、描绘的对象。在古诗中,更是有不少歌咏白雪的名句,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之一,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岑参的诗想象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语言变化自如,擅长七言歌行。有《岑参集校注》。 文体知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古体诗。诗题中的“歌”表明这首诗的体裁是古诗中的歌行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又称乐府歌行体,为南朝鲍照所独创。起初,歌行体模拟两汉乐府,并自创格调,多为七言,也有五言、杂言,可兼用长短句,形式自由、灵活,富于变化,可用于歌唱。 歌 行 体 1、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2、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 3、以“歌行”命名的:高适的《燕歌行》。 古体诗还包括:先秦诗歌,乐府诗,拟乐府,建安诗歌。 边塞诗是以反映边塞战争、边塞生活和边塞风光为主题的一类诗。 内容:边塞风光;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等等。 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 作品: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王维《使至塞上》、李贺《雁门太守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边塞诗 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岑参集校注》卷二。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判官或为其前任,这首诗就是为送武判官归京所作。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春夏之交东归。武判官是他的同僚,要回京述职。众人在中军帐里摆开酒宴,为武判官饯行,岑参写了这首咏雪送人之作。诗以咏雪起,在咏雪中暗寓别情;以送人结,展现了雪中送人的奇景和深情。 字音字形 狐裘( )  锦衾( )    冷难着( )    瀚海( ) 珠帘( ) 阑干( ) 饮归客( ) 风掣( ) 罗幕( ) 羌笛( ) 岑参( ) qiú qīn zhuó hàn lián lán yìn chè mù qiāng cén shēn 朗读诗歌 自由朗读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