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笔记卡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华的加剧 列强侵略 中国反侵略 两 反 洋 起 中 次 平天国 天 清 务运动多领 左宗棠 边疆危机 战 南关 午战 权力结构 得与失 争 关条 爱国军民 瓜分中国 争 兴表 《资》 新疆省 台湾省 末 日 潮 1851 1861 1895 启示: 【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 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材料一 问题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带 列张径华 不平等条釣 主权丧失 来的影响。2分 年中日战争 《关条约静 领上、改等主汉进-步丧失 新增4个口并、在华设(【1】 资本输出) 乐分中国江渐列强蜂期而至划分势力范明:返制御搭池: 李夺路矿刹战:塔办银行等 脑翰白然币外为业湖些上) 材料二由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缺乏科学所学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不可能冲破封建 社会的制度和思想,失败是必然的。…洋务派的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 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一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问题2:据《竹简结构图》和材料二,概括指出19世纪下半叶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10分 【一轮上-16作业】如图漫画喻指的历史 学得怎样 【2023,重庆卷】如图为1908年著名漫画家马星驰 事件是() 创作的一幅时事漫画(局部),它反映了() 思路:画中有话 方 A. 列强在华利益彼此冲突对立 西方先进技术 建 B. 清延力拒外资实现铁路国有 度 C. 楼取路权是列强扩大侵华的工具 羞小农经济 D. 东北地区成为列强在华争夺焦点 A.维新变法 B.明治维新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县级公开课: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华的加剧》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于本课的要求是: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洋务运动时期前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根据课标要求,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识记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等列强侵华史实,理解它不断加深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识记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镇南关大捷、台湾军民抗法、邓世昌等爱国官兵抗日、台湾反割台斗争等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是正义的反侵略斗争,具有反侵略和爱国主义意义。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其存在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 教材分析 (一)本课在单元中的位置: 从本单元的标题看,本单元的主题为晚晴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是《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华的加剧》第五单元的第二课,主要叙述了近代中国洋务运动时期前后列强侵华历史和中国人民抗争和探索历史。上承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为本课学习提供学习思路。下启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可以起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二)本课内容: 本课共分为四个子目,分别为“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和“瓜分中国的狂潮”分别叙述了近代中国洋务运动前后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抗争与探索、列强制造中国边疆危机和加剧侵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这三个子目之间按照分类顺序排列,展现了近代中国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反侵略交织的总体历史线索。 学情分析 已知:通过对初中三年的历史学习,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等史实有基本的掌握。本课应当避免简单的重复,注重学生在历史思维以及素养的培育。 想知:高一学生正处在16-17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