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33064

22 第六单元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

日期:2025-02-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61537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六,单元,17课,中国,古代,户籍制度
  • cover
(课件网)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本单元围绕古今中外的“基础治理与社会保障”这一主题,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及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户籍制度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从战国到明清,历朝历代都实行较为严格的户籍制度,并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之一。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是非常成功的,这得益于中国古代社会将秩序优先的治理价值内化到一些制度体制的构建过程中,建立系统的社会等级制度,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彼此的关系地位固化。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西方古代的社会治理主要实行村社自治制度。封建社会农村以庄园为基本管理单位,城市享有一定的自由。近代西方以自治市镇为主要管理形式,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国家都已建立起福利国家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任务目标 按图索骥 1.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 2.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 问题式预习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是专制王权对人民进行控制的重要手段)  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1.背景:古代社会_____水平低,每逢自然灾害发生时,人民生活缺少保障,这就需要国家和社会提供必要的、及时的救助。 2.我国古代社会救济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为民众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有利于维护统治。 生产力 3.表现 (1)社会救济 实施者 地位 举措 政府 主体 汉朝 _____制度 隋唐 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义仓、社仓) 宗族 辅助,宋朝兴起 设立_____、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 慈善组织 辅助,_____兴起 善堂、善会 常平仓 义田 明清 (2)优抚政策:尊敬赡养老人的措施有_____;保障鳏寡孤独的生活的措施有_____。(填序号) ①秦汉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高龄老人鸠杖 ②唐朝设养病坊 ③宋朝设福田院 ④元朝设众济院 ⑤明初优抚高年平民,八十岁以上月给米五斗、酒三斗、肉五斤 ⑥明清时期设养济院 4.特点 (1)政府救济的重点在_____,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 (2)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_____。 ①⑤ ②③④⑥ 救灾 赈济 【图解历史】中国古代建立户籍制度的目的 【教材开发】阅读教材P100“历史纵横”: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土断”,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增加赋役,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教材开发】阅读教材P101图片“明洪武河南卫辉府汲县迁民碑”及图下信息。思考:这段材料有何史料价值? 提示:该碑文是研究明朝基层组织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实证。 【认知升华】乡里的主要管理功能 (1)教化民众,劝民行善。 (2)规范乡民日常行为,主要是婚丧、祭祀等方面的交往礼俗。 (3)患难相恤,互帮互助。 (4)解决日常纠纷,维持社会治安。 【视野拓展】户籍相伍与集乡聚为县两事,是秦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转折点。县既由基层的乡聚组成,乡聚以下又有什伍之组织,这样一来,就将过去血缘关系的氏族组织,改造成为从户开始经什伍到乡聚再到县的严密的地缘关系组织,形成了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