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 几何图形-教案 一、教学背景 (一)教材分析: 《几何图形》,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所含内容在小学阶段学生已有了感性认识,本课时以现实背景为素材,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能由实物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本节课的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以及立体几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第一课时需要在情感上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还有一定局限性,但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却正是本节课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要在小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拓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知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形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对几何形状的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及常见几何体的分类。 教学难点: 能粗略描述几何体的特点,以及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分析及学习方法指导 教学方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内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及思维发展的特点,在教学中选择引导探索发现法,配合演示法、讨论法和总结法的使用。在演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操作、抽象概括、练习巩固各个环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指导: 本课的学习,学生应立足于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自觉地运用自身已具备的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观察、分析、操作、抽象概括等共同探讨,以数学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我们生活在这样美丽的图画世界里,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生活中的美景吧。同时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哪些图形是熟悉的? ( 水立方 火箭发射 ) ( 上海东方明珠 香港一角 ) ( 金字塔 奥运五环 ) 师:根据这些图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你能说出你熟悉的图形吗? 生:…… 师:这些图形,形状各异,丰富多彩,这就是本节课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的《几何图形》。(揭示课题:4.1几何图形) 【运用多媒体演示,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图形世界,让其认识美、欣赏美,让他们观察、思考、判断,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学会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为随后的探究活动作铺垫。】 (二)新知探索 1.几何研究的对象 师:我们周围的物体,如果只注意它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而不考虑它们的其它性质(如材料、重量、颜色等),就得到各种几何图形。这就是几何研究的对象。 2.把下图中实物与类似它们的几何图形用线连接起来。 【引导学生观察、抽象、归纳,学会把现实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几何图形,感悟知识的生成与积累。多媒体配合演示。】 3.面的分类: 师:你知道这些几何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吗 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是由面围成的,它们有平的和曲的。 师:是的,包围着体的是面,面分为平的面和曲的面。 师:下面的图片中,你看到了哪些面?哪些面是平的?哪些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