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十章复习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考点一 分子动理论 1. (2024·常州三模)吃粽子、挂艾蒿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我们闻到 艾蒿的清香味儿,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 运动;煮熟后,糯米 粒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 。 无规则 引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 如图,向试管中注水50mL,然后注入酒精50mL至充满,封闭管口, 将试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到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 小,说明分子间有 。若不将充满水和酒精的试管反复翻转,而 是密封静置一段时间, (能/不能)出现以上现象。 第2题 空隙 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3. 如图所示是2023年9月神舟十六号的航天员桂海潮在太空用水球打 “乒乓”的视频截图,水能形成一个球而不会散开,这说明( C ) A. 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B. 分子间存在斥力 C. 分子间存在引力 D. 分子间有空隙 第3题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4. 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B ) A.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 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C. 春天柳絮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破镜难以重圆”说明破裂处的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5. (2024·江西)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三种状态的分子微观模型。图甲 中的物质状态变成图乙中的物质状态的过程叫作( B ) 第5题 A. 凝固 B. 熔化 C. 液化 D. 汽化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考点二 静电现象 6.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起地上的羽毛,是因为玻璃棒的一 些 (质子/中子/电子)转移到丝绸上,使玻璃棒带了电,由于 带电体具有 的性质,所以玻璃棒能吸起地上的羽毛。 电子 吸引轻小物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7. 如图所示,小华将两只相同的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就可以 让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下列对该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D ) A. 用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两只气球带了电 B. 用摩擦的方法使气球分子发生了转移而带电 C. 两只气球因带了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D. 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第7题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8. 甲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乙和丙是两个泡沫小球,甲和乙、乙 和丙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分别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 B ) 第8题 A. 甲带正电 B. 乙带正电 C. 乙不带电 D. 丙带负电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9. 如图为部分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强弱情况,束缚能力 越弱,越容易失去电子。现用丝绸摩擦石蜡,然后将该石蜡靠近轻质小 球A,发现它们相互排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小球A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B. 丝绸和石蜡摩擦过程中,石蜡一定失去电子 C. 丝绸和石蜡摩擦起电过程中,丝绸会失去电子 D. 若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轻质小球A,则它们也一定会互相排斥 第9题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0. 下列现象中,属于防止静电危害的是( C ) A. 静电除尘 B. 静电喷漆 C. 油罐车上常有一条铁链拖在地上 D. 静电复印机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考点三 比分子更小的粒子 11. (2024·连云港二模)在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中,原子是由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