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冷战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最大敌人,对付这样的敌人在不排除武装进攻的前提下,应多从特殊的政治手段、外交手段、经济手段、文化手段进行渗透。……我为这种渗透取个新名词,叫做‘冷战’。” ———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在国会发表演说 (1946年1月20日) COLD WAR 在原子弹时代,全面战争注定难以实施,因此我们和敌人都只能通过和平的“冷战”来屈敌。 ———(美)威廉·多诺万(时任美国战略情报局局长) 目 录 0 1 冷战与两极格局 0 2 冷战的发展与多级力量的成长 0 3 两极格局的瓦解 01 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1947年 杜鲁门主义 1991年 苏联解体 1949年 北约成立 1955年 华约成立 1962年 古巴导弹危机 1967年 欧共体成立 1985年 戈尔巴乔夫上台 1975年 越南战争结束 1979年 苏联入侵阿富汗 美国在经济上因战争而大发其财,它的黄 金储备几乎占世界的2/3,生产的各种产品占世 界总量的1/3;军事上,武装部队高达1200万人, 国防预算达到800亿美元,在海外56个国家驻军 并建立了484个军事基地,在战后初期垄断了核 武器;政治上,美国已把整个西欧至于控制之 下,影响力空前强大。 苏联在经济上已经实现了工业 化,在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方面 拥有强大实力;军事上,拥有世界 上最强大的陆军,军队数量达1140 万,在1949年打破美国核垄断;政 治上,扶植许多东欧国家建立社会 主义制度,政治影响空前提高。 二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 首脑相继召开一系列会议,在缔结 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后,建立了以美 苏两大国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 ”。 (2) 二战后美苏成为势均力敌的超级大国。 (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 (一) 冷战背景 法西斯的消亡导致战时同盟合作的基础瓦解,使得美苏合作的共同利益消失,而美苏在战时同盟掩盖下的矛盾得以暴露,这些矛盾包括其固有的矛盾(如意识形态) 以及战后美苏分配利益中的一系列矛盾,如波兰问题、土耳其问题、伊朗问题等。这些矛盾加深了双方相互间的怀疑和不信任。 ———沈志华《冷战五书》 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 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 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 ———《罗斯福在美国外交政策协会发表关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说》 (1944年10月21 日) 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因为苏维埃国家 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 的问题。 ———《1945年2月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的讲话》 (4)根本原因: 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日益加剧:美国的全球称霸扩张战略和苏联保障 国家安全战略之间发生激烈碰撞。 (3)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 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令美国决策者感到不安的不是苏联的军事侵略 , 而是战后的 经济状况和心理政治趋势可能使苏联将其影响投放到它的传统安 全利益范围之外 ,将会有一批国家被吸引到苏联轨道中去 。从 而大大增强苏联的力量。 斯大林同样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他担心,美国会运用它 所拥有的各种手段使苏联传统的敌人复活, 以抵消共产主义的影 响。斯大林担心会与美国支持下的德国和日本再次进行战争。意 识形态使苏联的受威胁感变得更加强烈。 ———【美】约翰 ·刘易斯 ·加迪斯《冷战》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