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98248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教学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共48张PPT)

日期:2025-02-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760261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历史,人教,PPT,48张,下册,纲要
  • cover
(课件网)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与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动。 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二战爆发的背景、战后雅尔塔体系的架构。 2.时空观念:结合地图、文献等史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发展到全球大战的过程,培养时空素养。 3.史料实证:分析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4.历史解释:结合时代背景,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变动的影响。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二战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感受和平来之不易,理解协商和谈判才是解决国际纷争的最佳方式。 目录 CONTENTS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01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一)原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制造业年增长指数 美国 日本 德国 英国 法国 1913年 100 100 100 100 100 1920年 122.2 176 59 92.6 70.4 1925年 148 221.8 94.9 86.3 114.3 1929年 180.8 324 117.3 100.3 142.7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经济困难重重,而战败的德国利用英、法、美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依靠美国的扶植,经济再度超过了英法。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经济大危机,其间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剧烈下降.此后,资本主义世界又出现了五年左右的持续萧条。面对危机,英法美等国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的方式减轻危机。而德国、日本由于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专制主义、军国主义气氛浓厚,则走上了对内强化军事统制、对外大肆侵略扩张的法西斯主义道路。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不平衡 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建立法西斯政权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一)原因 德国复仇主义者喊出了“打倒《凡尔赛和约》” 的口号。有军人说:“我放下武器是为了赢得体面的和平,败军不可辱。但《凡尔赛和约》侮辱了军人的尊严,如果可能的话,我将继续战斗。” 巴黎和会后,意大利人不满和平协议中的条款,在和平协议桌上被盟友出卖,胜利成果也被分解的支离破碎。墨索里尼提出要复仇,要对外扩张,这种扭曲的爱国情绪最终演变成战斗的法西斯。 日本虽然是战胜国,但华盛顿体系使其扩张的野心遭到美英的遏制,因而有不满情绪。此后,它不断寻找机会准备最终冲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2.历史原因: 德意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极为不满,力图摆脱体系束缚。 根据《凡尔赛和约》,德国损失了13.5%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德国共需赔偿2260亿马克(约合113亿英镑)且以黄金支付。德国被迫承认其发动战争并承担所有战胜国的损失。 ———摘编自《凡尔赛合约》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一)原因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最严重的的一次经济大危机,其间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剧烈下降,各国企业大批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失业率高达30%以上。此后,资本主义世界又出现了五年左右的持续萧条。经济大危机还加速了法西斯主义在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发展,使这些国家走上了对内强化军事统制、对外大肆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3.经济危机: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加速了德意日法西斯主义的发展 德意志是真正的优秀民族……德意志要战斗,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