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泊船瓜洲》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叶绍翁《游园不值》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孟浩然《春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孟郊《游子吟 》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 王维《相思》 同学们,你读过那些描写春天的诗文? 感觉到万物生机勃勃,生机盎然,字里行间散发出生命的活力及无穷的力量,一切新生的生命都不断生长,给人以积极乐观,奋发向上,斗志激昂的感觉。 这些诗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作者简介 作品类别 作品名称 出版时间 作品类别 作品名称 出版时间 诗集 《雪朝》 1922年 散文 《伦敦杂记》 1944年 长诗 《毁灭》 1923年 论文集 《国文教学》 1945年 诗文(诗和散文) 《踪迹》 1924年 论文集 《经典常谈》 1946年 散文 《背影》 1928年 诗论 《诗言志辨》 1947年 散文 《春》 1930年 诗论 《新诗杂论》 1947年 散文 《欧游杂记》 1934年 杂文集 《标准与尺度》 1948年 散文 《你我》 1936年 论文集 《语文拾零》 1948年 散文 《匆匆》 1943年 论文集 《论雅俗共赏》 1948年 个人作品 1929年10月,朱自清送夫人武钟谦回扬州养病,同年11月26日,武钟谦去世,时年仅32岁,遗下三子三女。这个期间,正值作者彷徨苦闷而埋头于古典文学研究的阶段,因此,对于春天只能作牧歌式的抒唱。 《春》为朱自清的写景佳作。全篇文章紧扣春这个主题展开描写,从盼望春天,到描写春天,再到赞颂春天,作者有条不绦地将一幅幅春天的美丽动人且生机勃勃的图画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作者表露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即他喜爱春天。 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 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该年8月在北平逝世。对此,毛泽东给予高度评价:“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用心去感受春天的气息,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在万物之中,通过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将本来普通的事物变得生动有趣,让读者陶醉在美丽的春光中,为字里行间所洋溢的诗情所感动。联系当时的创作背景,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澄净自由境界的向往,体现了其高尚的审美情操和对生命无限的热爱。 介绍 《春》的写作背景:该文创作时间大约在1933年间。此时作者朱自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女士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写此文时,作者已没有创作初期的哀愁情调,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然写下此文。 写作背景 欣欣然 偷偷 嫩嫩 绿绿 一大片一大片 轻悄悄 软绵绵 嗡嗡 星星 微微 密密 点点 慢慢 稀稀疏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