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学习目标-新课导入-新知探究-课堂小结-课堂训练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和特点。 3.了解实像和虚像,能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特征。 学习目标 【重点】凸透镜成像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模拟照相机成像时物距与像距的大小比较。 【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的像,再经过分析、总结,得出它们成像的特点。 新课导入 用照相机拍摄美景、用投影仪进行学习 、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等,这些光学仪器都用到了凸透镜,透镜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直接或间接地应用到了透镜? 主要构造 1.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胶片:相当于光屏。 3.调节控制系统。 ①取景窗:观察所拍景物; ②光圈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 ③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即像距; ④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知识点 照相机 一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在胶片上会聚成被摄物体的像。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数码相机用电子感光器件和存储器件替代胶片作为成像的光屏并记录像的信息。 照相机成像原理 F F A B A’ B’ 成像特点:1.照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2.像距小于物距。 3.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照相机成像原理 1 2 第一张照片变成了第二张照片,拍照的人是怎样做到的? 若想使底片上的像变大,应使相机靠近物体,同时使镜头远离底片(增大暗箱长度)。 投影仪的构造 知识点 投影仪 二 平面镜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改变光的传播路径,使投影片的像出现在投影仪前方的屏幕上 F F A B A’ B’ 投影仪的原理 成像特点:1.投影仪(幻灯机)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2.像距大于物距。 3.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投影仪的原理 F F A B A’ B’ 成像特点: 1.放大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2.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知识点 放大镜 三 实像: 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 知识点 实像和虚像 四 虚像: 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人眼逆着出射光线可以看到虚像。 照相机:利用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_____。 倒立 实像 缩小 投影仪:利用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_____。 倒立 实像 放大 放大镜:利用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_____。 正立 虚像 放大 课堂小结 1.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成像原理。 (1)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实像和虚像:光屏能够承接到的像是实像,如凸透镜成的像;光屏无法承接到的像是虚像,如平面镜成像,放大镜成的像都是虚像。 课堂训练 1.如图所示,S′是物体S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那么此图表示什么的成像示意图(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投影仪 B 课堂训练 2.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整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清晰的像。关于投影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面镜 B.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可以改变光路 C.载物台上的投影片必须倒着放置 D.天花板上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A 课堂训练 3.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像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B.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C.虚像是人的幻觉,光线并没有进入人眼,实像是相反 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 B 课堂训练 虚 小于焦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