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课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一课时(共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会写“稚、避”等15个生字,会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重点理解“含糊、会意”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弄清楚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能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事。 3.理清文章顺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悟李大钊的精神品质。 4.查找资料,了解先辈的事迹。 【评价任务】 1.正确认读“埋头、幼稚”等20个词,辨清“避、僻、哼、执”的字形,重点理解词语“含糊、会意”的含义。(目标1)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归纳出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能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事。(目标2) 3.理清文章开头采用倒叙,接着按时间顺序叙述故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知李大钊的革命先烈形象。(目标3) 4.能在课前搜集李大钊及生平相关资料,对人物有一个初步了解。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目标4) 【学习内容】 这篇课文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回忆了父亲被捕前到被捕后壮烈牺牲的过程,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之情。整篇文章采用倒叙的写法,开头回忆了父亲被害的日子,接着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叙述。本文突出的表达特点是在叙述过程中运用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客观、立体地塑造了一位英雄父亲的形象。 本课的教学从“回忆”破题引入,明确这篇课文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关于父亲的回忆录。在通过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了解李大钊,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从而搭建良好的课堂情感基调。接着,对本课重难点字词进行指导。再按时间顺序梳理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李大钊的革命先烈形象。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查找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加上学生对李大钊知之甚少的,生活经验与情感积累,与文本的情感内涵相距甚远,所以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查找李大钊生平事迹相关资料,学生能够较好达成,对人物及所处的社会背景有一个初步认知。 学生已经掌握了预习的基本方法,能在自学阶段利用工具书等方法解决不理解的字词,能针对课文不同方面提出质疑,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师仅需对重难点字词进行指导。 学生已经能通过自主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但是,本文篇幅较长,运用了倒叙的叙述方式开篇,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有一定难度,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归纳出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梳理出文章写作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知李大钊的人物形象。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谈话激趣,解题导入。(给你画张3D画)(指向目标4) 1.读课题,说出自己对课题的理解。 小组代表汇报课前搜集李大钊生平事迹的相关资料。 3.聆听教师的介绍。 导语: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那些为祖国的解放,为世界的和平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志士们。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为他绘制一张人物的3D画。 板书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请学生说说对课题的题解。 组织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相机提问:李大钊是谁?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怎样的? 3.在学生汇报后,相机小结李大钊生平事迹和所处的社会背景。 理解课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