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07270

【高效课堂】8《红楼春趣》学习任务单

日期:2025-02-2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86次 大小:5876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高效,课堂,红楼春趣,学习,任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红楼春趣》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走进古典名著,感受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长文短教,抓住中心人物,找出描写宝玉和黛玉的句子,抓住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语言运用)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通过这几个方面对人物形象进行赏析的方法。(思维能力)审美创造:通过学习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表达出的大观园里的这些人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作者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任务一(预习) 课前任务:(布置预习内容)给下列生字注音恰( )钗( )屉( )敞( )嫣( )讳( )晦( )墩( )雯( )袭( )2.本文记叙了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_____的趣事,展现了大家族里春天的热闹场面,表现出他们生活的闲适。 任务二: 课文结构梳理:活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认识红楼:《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叉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石头记》《风月宝鉴》称《金陵十二钗》等。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作者是清代曹雪芹,后四十回一般认为为高鹗所续。 2.认识曹雪芹: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zhān),与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3.初识字词,会读会认。窗屉子 晦气 嫣然 忌讳 晴雯 石墩子 宝钗 袭姑娘 垫着 豁喇喇快速圈出文中出现的比较重要的人物思考:这些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贾探春( ) 林黛玉( ) 贾宝玉 晴雯、袭姑娘( ) 薛宝钗( ) 薛宝琴( ) 6.名著阅读方法《红楼春趣》节选《红楼梦》第七十回,这是一篇古白话小说,语言文字和我们现在的表达有较大差异,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读懂古典名著呢 多种方法猜读(抓关键字、联系上下文、借助图片等)借助资料或影视作品帮读遇到读不懂的地方可以跳读...... 活动二:再读课文,理解难懂句子 1.理解难懂的句子。1)第1自然段中探春说的:“紫鹃也太小器,你们一般有的,这会子拾人走了的,也不嫌个忌讳 是什么意思 2)第 2自然段中的"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拔起子来“是什么意思 3)第 3自然段开头”宝玉又兴头起来“是什么意思 2.梳理课文内容。问题:大家因为什么想放风筝了 大家的风筝都放起来了吗 有什么表现 最后这些风筝怎样了 提示: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梳理故事内容。活动三:品读人物形象课文围绕宝玉,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用一两句话讲一讲。默读课文,找到描写宝玉的语句,关注宝玉的神情、动作和语言,想一想:通过这些描写,让你对宝玉留下了什么印象 在空白处适当做批注。 示例: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2)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踩个稀烂!” 读这两处有关“美人”的语句,我觉得宝玉很有趣,他是一个_____的人。 活动四:对比识不同 1.自读课后“阅读链接”林庚《风筝》片段,感受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笔下的放风筝,在风俗和情感上有何相同、不同之处。比较 层面风俗情感相同点不同点2.风筝的发明至今已有 2000多年的历史,古人有写放风筝的诗词,今人更有放风筝的诸多趣事。课后,大家可以整理写放风筝的古诗词,也可以搜集身边放风筝的趣事在班级群里分享。3.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主要描写了宝玉放风筝的有趣过程。同学们可以自己成立一个小组,排练一段课本剧,进一步感受宝玉的性格特点。 任务三(课后练习)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喜不(_____)(_____) (_____)耳(_____)腮 天(_____)地(_____) (_____)男(_____)女 (_____)头(_____)颈 (_____)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