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03708

部编版2025春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 课件(共69张PPT)

日期:2025-02-2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422415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编版,2025,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 cover
(课件网) 家 国 情 怀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单 元 导 读 第 四 单 元 ◎ 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语文 要素 ◎ 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 习作要求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正准备举办以“走红色道路,做红色传人”为主题的薪火红色研学活动,重温英雄事迹,传承英雄精神;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大单元情境任务 我是红色传承人 领略诗人的 报国之志 寻英雄背影,感英雄情怀。让我们一起仰望那些伟岸的身影,去感受先辈崇高的精神;书写英雄的赞歌,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铭记在心。” 感受伟人的 爱国情思 体悟军人的 钢铁意志 聆听革命 先驱的故事 走进英雄 人物的内心 寻找身边的 平凡英雄 领略诗人的 报国之志 任务一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 古 古 诗 诗 三 三 首 首 活动一:穿越千百年走近诗人 每一个朝代,都有一些经久流传的作品,它们或记述爱国将士誓死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或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心。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千百年,走进诗人,近距离接触戍边将士,感受他们高尚的爱国情怀。 第1课时 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rèn yuè 写 一 写 篱 lí 仞 rèn 岳 yuè 摩 mó 遗 yí 理 解 诗 题 从军行 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边塞诗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理 解 诗 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快要天亮。 篱笆做的门。 诗人在秋天的黎明走出篱笆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时的感想。 了 解 作 者 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其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等。 王昌龄 (约698—约757)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了 解 作 者 字务观,号放翁。其代表作有《书愤》《示儿》《游山西村》等。 陆 游 (1125—1210)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写 作 背 景 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就是描写这期间边塞战士的。 《从军行》 这首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的秋天,当时陆游已经六十八岁了,罢归山阴故里已经四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 有感情地朗读 看注释 看插图 想象画面 结合写作背景理解 结合诗人生平理解 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默读这两首古诗,边读边看注释。读完一句想想这句的意思,读完一首,想想整首诗的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以边读边与同桌讨论。 活动二:对比阅读,感悟诗词中的家国大义 望 南望王师又一年。 再读两首古诗,两首诗歌里都出现的一个字是哪个字? 孤城遥望玉门关。 读古诗,对比“望” 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 “ 望 ” 谁“望” “望” 什么 为什么“望” “望”的时候心情如何 《从军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在《从军行》中,是谁在遥望呢? 他们“望”到了什么呢? 戍边将士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 祁连山 矗立在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