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19698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说课课件(共26张PPT)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日期:2025-02-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908545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纲要,历史,中外,必修,PPT,26张
  • cover
(课件网) 01 教 学 背 景 02 教 学 评 价 03 教 学 过 程 04 教 学 反 思 说课流程 目录 立足课标 ———素养导向” 一、课程标准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 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注意重要概念 把握核心理论 突出教学主线 唯物史观 物质条件 理论来源 政治保障 两大对立阶级 帝国主义内部 殖民与被殖民 宏大背景 深远影响 《选必二》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选必二》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中西贯通 分析教材 ———用教材教” 二、教材分析 《纲要(上)》: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强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古今对照 承上启下、高频考点 工业革命的背景 工业革命的进程 工业革命的影响 本课结构 微观: 宏观: 中观: 知识储备:初中已学过部分内容(两次工业革命的具体史实)。但认识比较片面、分散(如工业革命的影响),对史实背后的历史逻辑了解不够深入。 心理特征:有较强的求知欲、思考的能力,思维活跃度较高。但片面性较大,易冲动、钻牛角尖;且缺乏学习目标与动力。 三、学情分析 关注学情 ———最近发展区” 创设情境、史料教学、设问引思,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运用唯物史观,提升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素养能力:初具基础的历史素养,但时间和空间定位能力较差;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待提升; 课标 、教材 、学情 四、教学目标 五、教学重难点 六、教法学法 1、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工业革命背景的理解与分析,认识两次工业革命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进而理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2、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进程的学习,以及对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联系,理解工业革命中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方式的变革。(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能够将工业革命置于长时段的世界近代史环境下考查,分析工业革命与新航路开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关系;能够将工业革命置于整体史视域下,客观评价中西发展差异。(时空观念) 4、通过对工业革命利弊影响的思考,透过历史认识现实问题,理解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以及社会责任感与担当意识。(家国情怀) 情境创设、史料教学、小组合作 突破策略 五、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目标 六、教法学法 重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通过角色扮演、史料展示,以工业革命前后“人”为切入点,以小见大; 再现工业革命前的社会背景,也展现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及世界的影响; 课标 、教材 、学情 课标 、教材 、学情 四、教学目标 五、教学重难点 六、教法学法 教法 学法 情境教学 ———工业革命下的不同人群” 问题驱动 史料教学 ———基于情境的问题设计 ———基于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辩证思考 ———课前预习学案 ———学会发现、合作探索能力提升 ———学会一分为二的思考方法 本课主线 “人”与工业革命 一、设计思路 1、工业革命前,你想成为什么人? 2、经过工业革命,你的生产生活环境会发生什么变化? 3、在这个时期,为了自身与社会进步,你会做些什么努力? 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影响 问题驱动 二、教学流程 课前预习 破题导入 情境创设 重难点解决 (一)课前预习 设计意图: 教师精准把握学情; 学生厘清基础知识,扩展学习视野 学法:自主学习 板书小结 (二)破题导入 追问:视频中描述的是什么时代? 又是在哪个国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