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三首 预习目标一: 掌握字词 音 给下列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杂兴(xīng xìng) 兴(xīng xìng)盛 篱(lí ní) 笆 剥(bāo bō)削 剥(bāo bō)皮 疏(shū sū)远 形 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把易错的生字写一写。 义 理解词语。 疏疏:_____。 阴:_____。 杂兴:_____。 稀_____。 翁媪:_____。 亡赖:_____。 预习目标二: 整体感知 概括三首古诗词的主题。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_____。 《宿新市徐公店》:_____。 《清平乐 村居》:_____。 预习目标三: 思考质疑 我最想问的问题是: 拓展资料 查找的资料———对三位诗人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日积月累 我还知道其他描写乡村生活的古诗词。(
课件网) 清平乐·村居 壹 贰 叁 肆 比读揭课题,初识宋词 “三问”田园词,渐入词境 研读扣题眼,感悟词情 延读家国情,走近词人 比读揭课题 初识宋词 壹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宋代〕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máo yán wēng ǎo chú lóng lài bō wú yuè máo yán wēng lài lóng 茅 檐 翁 赖 笼 学写字 bō 剥 清平乐·村居 词牌名: 词牌名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和曲调。 题目: 意思是乡村生活。 解词题 品上阙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代指茅屋 叠词,更有韵味 大意:低矮的茅屋旁,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溪边青草茂密,映衬得小溪更加清澈。 品上阙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吴地方言 相互喜欢,相亲相爱 老翁 老妇 大意:那是谁家的老两口啊,在屋前用吴地方言聊着天,喝酒逗乐,真是其乐融融。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品下阙 大意:大儿勤劳,在溪东的豆田间锄草;二儿手巧,正在编织鸡笼;小儿最淘气可爱,在溪边剥莲蓬,自由自在。 锄掉豆田里的草 编织 亡,通“无”。“亡赖”在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趴 同学们,观察《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你发现它跟《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这两首诗在形式上有什么区别吗? 《清平乐·村居》 词牌名 题目 古代的词都合乐演唱的,不同的乐曲,对“词”中句子的长短、节奏、韵脚都有具体要求。不同的乐曲有不同的名字,这就叫词牌名。 西江月 菩萨蛮 水调歌头 卜算子 词牌名就相当于规定了这首歌应该唱什么调。 词有定调 1.词有定调:词牌名 诗的每句字数相等,词的每句字数不等,有长有短,所以称为“长短句”。 长短句 但并不是每个句子都可以随意长短,而是有严格的规定,所以,调有定句。 调有定句 2.调有定句:长短句 上阕 下阕 每行的字数不同 每行的字数相同 《清平乐·村居》上下阕每句的字数都有明确的规定:第一行必须4个字,第二行必须5个字,第三行必须 7 个字,第四行必须6个字,上片共 22 字;下片必须每行6个字,共24个字。 句有定字 3.句有定字:上下阕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宋代〕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上阙每句最后一个字的韵母 都是“ɑo”,都是第三声。 每个字都有固定的声韵,所以,字有定声。 字有定声 词牌名: “清平乐” 上阙 下阙 上阕定的都是仄声韵(三声和四声) 下阕必须要有三个平声韵(一声和二声) 4.字有定声:合辙押韵 “三问”田园词 渐入词境 贰 1、根据田园诗的“三问”,借助注释与插图, 再读此词,依次说说这首词所写的内容。 田园诗“三问” 第一问:写的是哪一个季节? 第二问:写了哪些事物或人物? 第三问:这些事物和人物构成了怎样一幅乡村图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