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 迷人的乡村风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目标与内容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本单元2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卜”“和”,会写40个字,会写2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生动形象的句段、诗文,想象和感受文字背后的画面与情趣。 3.能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能理清要点,根据要求转述一些事情。 5.有条理地写清乐园的样子和乐园中的活动,表达自己快乐的感受。把习作读给同学听,分享习作表达的快乐。 (二)学习内容与学习重点 学习内容 学习重点 教材内容 ●精读课文 《古诗三首》 《乡下人家》 《天窗》 ●略读课文 《三月桃花》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 ●习作 我的乐园 ●补充资源 音乐:《走在乡间小路上》 视频:《美丽乡村》央视十集纪录片 http://tv./v/v1/VIDE1443717024528375.html 1.能抓住关键语句,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能想象体会句中的画面和情趣。 3.积累描写城乡生活的词语,并在不同语境中运用。积累描写景物的诗句。 4.能认真倾听,记住别人话语的要求,并准确转述。 5. 有条理地写清乐园的样子和乐园中的活动,表达自己快乐的感受。 (三)设计说明 本单元教材编排了《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4篇课文。这些课文中有古诗词、现代散文,四篇课文编排在一起,从不同角度描绘了乡村生活多彩迷人的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纯朴、独特与和谐。 《古诗词三首》包含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和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都是宋代田园诗词的代表之作,分别描绘了初夏景色、儿童嬉戏和农家安居的田园风光。其中,《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初夏江南农村有花有果,有色有形的景物特点。诗歌妙在后两句,画留空白处,诗有言外意,表达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欣赏。《宿新市徐公店》动静结合,乡下孩童在菜花田间追蝶寻蝶的焦急、失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孩童的天真、稚气。一个看似平淡的“寻”字,却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清平乐·村居》整首词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生动地勾画出“茅檐”“溪上”“青草”、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以及三个儿子的生活场景,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乡村民风图, 《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都是描写乡村生活的写景散文。其中,《乡下人家》一文描写从静到动,从房前到屋后,从物到人,作者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景物、最普通的场面,在读者心中描摹出完整的乡下人家群像图。全文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田园写意画,展现出“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天窗》一文充满遐想,透过小小的天窗,乡下孩子看到和想到了美妙的事物和景象,小小的天窗带给了孩子们无穷的快乐和希翼,成了“唯一的慰藉”,小小的天窗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蓬勃的生命力,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三月桃花水》是略读课文,语言优美,展现了乡村田野的春耕景象与明丽春光。 本单元以“乡村生活”为主题,描绘的都是典型质朴的自然现象或场景,所以写的人、事、景、物,学生似乎一读就懂,但藏在这些人、事、景、物中的情和趣,却是需要用心体会的。乡村生活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朴素又太寻常,对于城市孩子来说浪漫又有点遥远。学生通过阅读描写乡村景象和生活的古诗词、现代散文,可初步体会到作家笔下乡村的纯朴、和谐和独特之美,进一步激发了解不同生活环境的意愿和热情。而“交流平台”则梳理提示了在文章不同位置抓关键词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