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具的家》第一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 《文具的家》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习惯”为主题,渗透着责任意识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本篇课文通过妈妈与贝贝的对话,教会学生要整理、保管好自己的文具。 “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因此要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中循序渐进,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本课全文共6个自然段,配有两幅插图,可以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第1、2自然段交代故事的起因,这两个自然段都是独句成段,句子结构相似,富有节奏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第3、4、5自然段运用对话的形式,通过妈妈的教导,贝贝知道了文具也有自己的“家”。第6自然段写贝贝逐渐养成了整理文具的好习惯。课文叙事完整,结构清晰,将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在浅显的故事中,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借助句式,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推断,还可以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对问题的原因作出推断。 【学情分析】 文具是孩子们每天朝夕相处的“合作伙伴”,通过实物的方式导入,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本节课,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每个教学环节都应渗透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充分地把读书权教给学生,因此在朗读指导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读好人物的对话。 在识字写字方面,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和写字方法,要记住一些生字其实不难,但由于识字量越来越多,许多形近字学生容易混淆,因此识字的重点可以放在区分形近字上。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主要分为左右结构、独体字两类,还有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因此可以根据结构分类,再从中指导重点字,做到有扶有放。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通过加一加、字理识字等方法认识“具、次”等13个生字和斤字旁一个偏旁;会写“文、次”等7个生字。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从中提取信息、整理信息,推断贝贝丢文具的原因和事情的结果。 3.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初步养成爱护文具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包”字的笔顺书写规则;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从中提取信息、整理信息,推断贝贝丢文具的原因 和事情的结果。 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方法】 谈话法、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指导】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发现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田字格黑板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通过加一加、字理识字等方法认识“具、次、丢、哪、她、些”6个生字,区分形近字“他”、“她”和“它”,“哪”和“那”,会写“文、平、办”3个生字。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一、二、五自然段,从中提取信息、整理信息,推断贝贝丢文具的原因。 3.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贝贝丢失文具后的心情,读好一、二自然段,并模仿句式想象说话,了解贝贝粗心、不爱惜文具的性格特点。 4.初步意识到要爱惜文具。 【教学过程】 一、文具导入,激趣揭题 师出示铅笔、橡皮、尺子等物品,引出“文具”。 (二)引题、板题,指导书写“文”。 (三)识记“具”字 1. 字理识字: 它的上面是 “鼎”,是古代装东西的器具,下面是双手,表示双手捧着盛有食物的鼎器(餐具)。 而在现在, 指的是用具,工具。拓展:茶具、餐具、农具。 你还知道哪些不同用处的工具吗?(预设:玩具、雨具、面具、家具……) 出示有关“具”的图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四)设疑:文具的家是哪里呢?答案就藏在课文中。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一)出示导学提示 1.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