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春夜喜雨 (部编)六年级 下 谈话导入 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其间出现过无数的诗人,他们如繁星璀璨夺目。在这众多的诗人中间,著名文学家韩愈独独推崇两个人,他曾经说过:“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我们知道是李白,那“杜”呢?对,就是杜甫。你对他又了解多少呢? 谈话导入 杜甫的诗有着绵远悠长的意境和满腔忧国忧民的热忱,使得杜甫成为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圣”,而他的诗也号称“诗史”。 春夜喜雨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与李白齐名,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他的作品有绵远悠长的画面意境,有对仗工整的句式,还有满腔的忧国忧民的热忱,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此,后人称杜甫本人称为“诗圣”。而他的诗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对历代诗歌创作产生巨大影响。 作者简介 主要成就:《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等诗,皆为人传诵。杜甫共有约14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作者简介 初读古诗 《春夜喜雨》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这时已经在成都卓堂居住了两年。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经历过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温暖;经历过旱灾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贵。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非常欣喜,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初读古诗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初读古诗 发生:使植物萌发、生长。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红湿处:被雨水打湿的花丛。 花重:花因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成都曾经是主持织锦的官员的官署所在地,所以叫“锦官城”。 初读古诗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感悟古诗 1.这首诗是诗人晚年(上元二年春,759年)定居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杜甫草堂时所写。同学们首先看题目,这四个字中哪一个字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喜” “喜”是作者的一种内心感情。 感悟古诗 2.因何而喜呢? 因雨而喜;古人云“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作者把自己的“喜”的感情寄托在雨这种景上,这种情与景的结合就是诗歌鉴赏中所说的意境,能把握景与情,才能入境。 感悟古诗 3.结合写作背景,思考:诗人到底因何而喜呢? (1)安史之乱前夕,杜甫离开长安回陕西蒲城探亲,却不料爆发安史之乱,他一家人就过流亡生活,如今,终于在成都定居,这首诗就反映饱经战患流离之苦的杜甫获得安稳后的喜悦心情和渴望安宁的情怀。 感悟古诗 (2)中国自古以农兴国,每一个关心人民疾苦的人,无不对各个时节的天气变化给予密切注意,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农民收成的歉与丰,杜甫是一位人民诗人,这首诗也显示出他的这种深湛淳朴的思想感情。 作者获得安宁,又看到喜人的春雨,联想到国家的安宁,百姓的丰收,怎能不喜。 感悟古诗 4.读古诗第一句,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好雨呢?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雨知道时节,在这春天正需要它的时候下起来了;拟人。把雨拟人化,表现了诗人对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