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探寻识字妙招,感悟汉字文化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 目录 确定方法 解读教材 明确目标 教学提示 设计活动 三 一 二 五 四 一 解读教材 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本册教材第2个识字单元,延续第1个识字单元的编排特色,编排了《对韵歌》《日月明》《小书包》《升国旗》4篇课文。与旧版教材不同的是将《对韵歌》调整到第二个识字单元,删除《画》《大小多少》。内容的调整让识字单元的特色更加鲜明,凸显了识字方法的渗透。所以,我们定位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为“探寻识字妙招,感悟汉字文化”。 本单元教学要利用课文情境激发识字兴趣,发现汉字规律,掌握识字方法,感悟汉字文化内涵。 重组单元栏目 二 明确目标 背诵《对韵歌》《升国旗》《古朗月行》(节选)。 正确朗读课文。感受对韵歌描绘的景象,懂得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养成爱惜文具的好习惯,初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韵语识字、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喜欢学习汉字。 认识51个生字和6个偏旁,会写24个生字和3个笔画。 02 04 01 目标 03 三 确定方法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积累 发现 感受 ①生字的积累 ②语言、文化的积累 ①梳理就是归纳、分类、整理,语言文字经过梳理后,变成条件化的知识。 ②“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就是梳理的过程。 在积累和梳理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喜欢汉字的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感受到汉字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认识到识字写字与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关系,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 积累与梳理要避免机械,切忌直接识字,费时费力,事倍功半。识字需要建立在对字词句理解的基础上。理解到位了,积累也就水到渠成。理解的方法很多,比如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建议老师们以课文和插图为抓手,在语境中加强理解,字不离词,词不离句。通过语境、情境的帮助对事物有了形象的认知,再链接生活经验,勾连起生活中的情景,对语言文字进行精细化加工,将多种信息融合集结成一个记忆组块,便于学生后续调用信息。 1.理解 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必须由学生主动参与,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教师要善用“发现”之法,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自主探索,发现规律。2022版课标要求“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梳理学过的字,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这一要求就可以在主动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中落实。如果说读文理解,初识生字是随文识字,这时采用的就是集中识字的方式,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并举,领悟汉字的构字规律。这样教学,也隐含着对学生初步的分类梳理汉字能力的培养。 2.发现 拓展之一是汉字溯源,关注汉字的构字理据,这是汉字文化的拓展。但要注意字理教学的有效性,所分析的对象在音、形、义中至少有两个要素应具有内在联系,而且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否则就是干扰。拓展之二是在学习、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之后,请学生用会意字的特点试着去认读其他不认识的字。这就是2022版课标第一学段“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要求的“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发展独立识字能力”。学生在新的语境运用刚学的知识,对知识本身是一种巩固,同时也锻炼了独立识字能力。在拓展与运用中也达到“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这一目标要求。 3.拓展 四 设计活动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活动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