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59459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枫桥夜泊》课件(共21张PPT)

日期:2025-04-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86203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枫桥夜泊,PPT,21张,课件,三首
  • cover
(课件网) 枫桥夜泊 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 语文 五年级上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这首诗,它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座古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你们知道吗,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城西,有一座桥,这个桥叫枫桥,在离枫桥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寺庙,这个寺庙就叫寒山寺。 一座桥,一座寺,看似很平常的地方,凡是去苏州市的人大多要去看一看枫桥,要去听一听寒山寺的声音,甚至日本、韩国的朋友都特地来到中国苏州亲耳聆听一下那儿的钟声,用手抚摸一下那儿的桥,这是为什么呢 对,这是因为唐代诗人张继写了一首有名的诗,叫做《枫桥夜泊》。这首诗,千百年来,究竟在散发着怎样的魅力呢 这节课,咱们将一同去感受。 枫桥夜泊 诗题:唐代著名诗人张继途径寒山寺时,写下了千古名篇《枫桥夜泊》。诗题又叫《夜泊枫江》或《夜泊松江》。 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郊。 泊:停留,暂住。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 fēng bó 夜泊 山寺 sì 愁 chóu 张继,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明诗意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月落乌啼霜满天。 词语解释: 乌啼:乌鸦啼鸣。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应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诗的大意: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词语解释: 江枫:江边枫树。 渔火:指渔船上的灯火。 对愁眠:伴愁眠。诗的大意: 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词语解释: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曾住此而得名。 诗的大意: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词语解释: 半夜敲钟: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到:传到。 诗的大意: 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背古诗 按诗的节奏和抑扬来读背古诗。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古诗今译: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古人说得好:“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说,诗中的景物背后隐藏的是诗人的感情。凄清的乌啼、寒气袭人的秋霜、江枫、渔火、夜半钟声,无不烘托出诗人浓浓的愁思。总之,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文学的瑰宝。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多读,多背。让它陶冶你的情操,丰富你的思想。 视觉: 枫桥夜泊 羁旅漂泊 凄凉孤愁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月落乌啼霜满天 夜半钟声到客船 听觉: 寓情于景 1、在诗中作者写了哪几种景物?请分析这首诗写景的顺序,并说明这首诗是怎样以景衬情的。 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从远到近;用秋夜的寂静、凄清、朦胧来烘托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思乡之情。 2、诗歌在景物描写中巧妙地运用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