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68349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导学案(含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日期:2025-02-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7次 大小:7269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历史,纲要,中外,必修,编版,统编
  • cover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标要求】 了解两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 【学习重难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背景及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 【教材知识点】 知识点一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法西斯主义 (1)形成的标志 国家 标志 意大利 1919年    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华夫脱党,后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1922年,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德国 1920年,德意志工人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日本 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是日本    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2)含义:法西斯主义以        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3)影响:面对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法西斯分子鼓吹通过战争寻找出路。 2.亚欧战争策源地形成 亚洲 欧洲 背景 (1)世界经济大危机重创日本经济 (2)日本法西斯分子认为,摆脱危机的出路是对外扩张 (3)制定了侵略目标,妄图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独占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进而征服中国,最终征服世界 (1)经济大危机使德国经济陷入低谷 (2)社会各阶层对政府失去信任,法西斯势力崛起 (3)纳粹党煽动民族复仇主义,得到广泛支持 过程 (1)1931年,发动    ,侵占中国东北 (2)1936年,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 (1)1933年,纳粹党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 (2)1935年,意大利入侵     (3)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 【历史概念】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 指1929-1033年发生在美国并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出界的经济大危机。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从1923年到1929年秋,年增长率达4%。但是经济繁荣的背后孕育着危机,主要表现在:贫富分化加剧,社会购买力总体低下;经济发展不平衡,传统工业和农业处于停滞甚至衰退状态;国内消费市场扩大具有盲目性,分期付款和赊销方法潜伏着危机;股票投机狂热,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20年代形成的以美元为中心的金融体系脆弱;等等。这次经济大危机从金融业开始。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暴跌,人们疯狂地抛售股票,成为危机的序幕。10月29日,股票价格下降速度之快,就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在一周之内,仅纽约证券市场就损失100亿美元。股票市场的崩溃使美国最先跌入了全面的经济危机,而美国的经济危机又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渠道,迅速蔓延到加拿大、日本和西欧各国,袭击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持续到1933年,遍及工、农、商、金融各个行业。不包括苏联在内的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从1929年的100下降到1932年的63.8,农产品批发指数从1929年的104.9(1926年为100)下降到1932年的48.2。各国的失业率高达30%--50%,3000多万工人失业,几百万小农破产。由于低下的购买力不能支持高比率的资本投资,工业品大量过剩,农产品被大量销毁。世界贸易额急剧缩减,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总额比1929年减少了2/3,回到了1919年的水平。 3.英法的绥靖政策 (1)表现:1938年,德国吞并    ,并对      提出领土要求。英法与德意签订《      》,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 (2)影响: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概念阐释】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慕尼黑阴谋将“绥靖”推向了顶峰。“绥靖”已成为一种姑息养奸的做法。 知识点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 阶段 主要事件 局部战争 (1)1931年,日本制造    ,发动侵华战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