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https://preview.21cnjy.com/f2/2025/02/8d/8d2662c925c300276385d3a17b03cbba.png)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旨在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连续观察。《爬山虎的脚》一文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了解到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子的特点以及它怎样往上爬的过程,语言准确、形象、生动,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本年级的学生基本能留心观察一种事物并能用上相对优美的语句来表达,但是,他们对如何细致、连续地观察事物缺乏方法指导,也很难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需要教师提供具体方法,辅之以大量的直观材料,形成思维支架,帮助他们获得感性认识,从而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以及爬的过程,使学生在观察记录中实现能力的增长,素养的提升,为后面的习作做好铺垫。 【学习目标】 1.通过对照图文,学习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与变化,反复品味课文中准确生动的描写。 2.抓住描写“怎么爬”的一系列动作,感受作者细致连续的观察。 3.观看爬山虎的生长攀爬过程,展开想象,用爬山虎的口吻介绍 “自己”的脚并互相评价,进一步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表达。 4.学习如何做观察记录。 【学习重点】 学习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与变化,反复品味课文中准确生动的描写。抓住描写“怎么爬”的一系列动作,感受作者细致连续的观察。 【学习难点】 观看爬山虎的生长攀爬过程,展开想象,用爬山虎的口吻介绍 “自己”的脚并互相评价,进一步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表达。 【活动过程】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爬山虎有一些熟悉了,说说你有哪些收获? 这节课咱们继续跟着叶爷爷一起去观察———爬山虎的脚。再读课题。 任务一:跟着作家观察它。 下面我们来看,叶圣陶爷爷是怎么写爬山虎的脚的? 1.学习第三自然段 请同学们拿出课文纸,认真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读: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 划:请用“~”线划出描写脚的句子。完成共学单学习任务一。 2. 师生交流。 3.比一比:根据第三自然段的描写,在共学单活动一的这三幅图中,说说三张图有什么不同?选一选,看看哪幅图画正确了。 4.学生自主学习,指名交流。 5.小结:观察得细致,就能写得准确;指名读,把爬山虎的脚也仔细地介绍给大家。 【设计意图:本任务带领学生跟着作者学习观察,通过圈画出关键信息,引导学生在品读感悟中领会作者的观察密码:观察细致,表达准确生动。在习得学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观察“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一一对照在具体的实物图片里。】 任务二:学着作家介绍它。 过渡:刚刚我们仔细观察了爬山虎的脚,那么你知道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吗? 1.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在文中圈出爬山虎的脚“爬”的动词,并填在共学单中。再同桌间说一说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 2.学生汇报。 叶圣陶在写爬的过程时是把“爬”这个过程分解成不同的动作,从这些动作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几个词能调换顺序吗?有哪个词你认为用的最特别? 3.辨析用词。 (1)“巴”可以换成什么词语?作者为什么不用这些? (2)叶爷爷怎么知道爬山虎的脚巴的那么紧?播放视频。 4.师生配合,把这爬山虎爬的几个动作连起来,演示理解。 5.播放延时拍摄的视频。 (1)为视频配上一段解说词,用第一人称“我”,小组合作,自我介绍爬山虎爬的过程。 (2)小组交流,复述过程,生生评价。 6.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的往上爬,一脚一脚可不可以换成一步一步呢? 7.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探寻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们又有哪些发现。 小结:这单元的交流平台也为我们总结了叶爷爷的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