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98899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下 4.7.2.1血液循环(第一课时) 单元教学设计+教案+思维导图

日期:2025-09-19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14728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教学设计,血液,思维,教案,课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 问题: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分别是怎样的?血液是怎样在体内循环流动的?血液循环有什么意义? ) ( 任务二:血液循环(5课时) ) ( 活动七: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模拟练习止血包扎,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保护自己、帮助他人。 ) ( 活动八:评价考核课本第56页思考与练习第1、2、3、4、题。 ) ( 活动六: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探究心率与运动的关系,知道心率的变化与运动有一定的关系。 ) ( 活动五:学生观看演示:观察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变化,了解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 ) ( 活动四:学生进行分组活动:观察水蚤的心脏搏动,学会观察活体动物的生理活动。 ) ( 活动三:学生观看演示:观察心脏,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 ( 问题:血液由哪些成分组成?组成血液的各种成分分别具有什么功能? ) ( 人体内的 物质运输 ) ( 任务一:血液(2课时) ) ( 活动二:学生进行分组活动:观察血细胞,认识红细胞与白细胞以及血液的功能。。 ) ( 活动三:评价考核课本第40页思考与练习第3题和第5题。 ) ( 活动二:学生进行分组活动: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学会描述血液在不同类型血管中流动的情况。 ) ( 活动一: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完成挖空知识内容,了解血管、心脏、血液循环与急救。 ) ( 活动二:学生观看演示:观察血液的组成,明确血液的组成成分。 ) ( 活动一: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完成挖空知识内容,了解学习血液的组成成分及功能。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名称 4.7.2.1血液循环(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北师大(2024)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7章第2节的教学内容。本节以血液循环为中心介绍血液流动的管道、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血压、脉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分为多个课时。前面一节已经学过血液的成分,接下来介绍三种不同的血管及其功能。并注意渗透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原理。为接下来学习巡夜血液循环打下基础。 2、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册第7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的第二节,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循环系统的基础知识,本节课涉及的概念、名词较多。在《血液循坏》一节中,血管作为血液流动的管道,其具有什么结构特点以及功能?血液在血管中是怎样流动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将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学生对血液循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难点: 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学情分析 由于内容涉及自己身体,直观性强,学生兴趣还是比较高,但本节课题概念多且杂,且血液循环理解起来较抽象,虽然在体内时刻进行着血液循环,但不能直观的观察到。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教材安排了观察血管、心脏、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等活动,可以提升学习兴趣,使学习由抽象变为具体,便于学生理解。 学习目标 1 .生命观念: ①认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及其功能。 ②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区别不同类型的血管。 2.科学思维: ①通过辨认各血管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观察能力。 ②通过学生观察,对比自学探讨,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 3.探究实践: 通过学生分组对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观察,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态度责任: 认同不同血管的结构特点与它们各自的功能相适应。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认识、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学科能力 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发展学生的观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