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00627

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

日期:2025-02-2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145224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
  • cover
(课件网) 欣赏歌曲《五月的鲜花》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 他们会顽强地抗战不歇 如今的东北已沦亡了四年 我们天天在痛苦地熬着 失掉自由更失掉了饭碗 屈辱地忍受那无情的皮鞭 敌人的铁蹄已越过了长城 中原大地依然歌舞升平 亲善睦邻而卑污地投降 忘掉了国家更忘掉了我们 再也忍不住这满腔怒恨 我们期待着这一声怒吼 吼声惊起这不幸的一群 被压迫者 一齐挥动拳头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了谁?回忆了什么? 预习检测 分享课前搜集的关于李大钊的生平事迹。 走近李大钊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时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38岁。 背景资料 埋头 幼稚 含糊 避免 局势 严峻 轻易 尖锐 僻静 魔鬼 苦刑 残暴 我会读 初读课文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1)找出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 (2)说一说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合作探究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2—7) 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 工友阎振三被抓 父亲不顾亲友劝说,坚持留在北京 被捕时(8—18) 父亲面对危险处变不惊 被审时(19—29) 父亲在法庭上镇定、沉着 被害后(30—33) 全家得知遇难消息,非常悲痛 反动派到家里 搜捕父亲 合作探究 学习提示 1.关注描写李大钊外貌、神态、言行的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2.按文章的顺序自主圈画、批注,小组交流。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被捕前 语言描写 忠于革命 保护女儿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被捕前 语言描写 无私无畏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语言描写 沉着、镇定 被捕时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动作描写 革命者的沉着、镇定 被捕时 父亲保持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神态描写 革命者的浩然正气 被捕时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外貌、神态描写 革命者的坚定与平静 被审时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动作、神态描写 革命者的坚贞不屈 被审时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语言、动作描写 不想连累家人,对家人的不舍 被审时 望了望 此时此刻,父亲想说对“我们”说些什么呢? 补充资料:李大钊被捕后的遭遇 分角色朗读,思考: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2 33 1 首尾呼应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补充资料 通过学习本文,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李大钊先生? 小练笔:如果此时此刻,你站在李大钊的塑像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还有无数像李大钊一样的革命先烈,他们为了民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