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 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田园诗。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诗中“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一句,通过对梅子、杏子、麦花、菜花等典型景物的细腻描写,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画面;“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则从侧面写出了乡村夏日的宁静,以动衬静,饶有趣味。教材选编这首诗,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田园风光的美,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笔下的乡村生活,丰富学生对生活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 会认“杂、篱”等5个生字,能正确书写“杂、稀”等7个生字,理解“杂兴、蛱蝶”等词语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感受田园风光的美。 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背诵并默写古诗。 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风光的美。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诗中蕴含的情感。 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并尝试在写作中运用。 四、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入境,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展示田园风光图片、视频,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拉近学生与古诗的距离。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 趣味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江南田园风光的视频,视频中有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圆润饱满、麦浪滚滚、菜花摇曳等画面,同时配上轻柔舒缓的古典音乐。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你们想到了什么?想不想知道古代的诗人是如何描绘这般美景的?”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视频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田园诗内容有初步的感知,为理解诗句营造氛围,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初读古诗,扫清障碍 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感受古诗的韵律。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字典自主认读。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生字读音,纠正错误。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杂兴、篱落、蜻蜓、蛱蝶、稀、茅檐、翁媪”,指名认读,正音后全班齐读。对于易错字,如“篱”,可结合字形,讲解篱笆的样子,帮助学生记忆;“蜓”,强调右边是“廷”,不要写成“延”。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理解字词的方法,如查字典、结合上下文、找近义词等,让学生自主理解“杂兴”(随兴而写的诗)、“蛱蝶”(蝴蝶的一种)等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教师范读为学生树立朗读榜样,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韵律;学生自主认读生字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桌互查巩固学习效果;结合多种方法理解字词,为理解诗句含义奠定基础,让学生掌握学习字词的基本技能。 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出示诗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引导学生观察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让学生用横线画出来。 提问:“从这些描写景物的词语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分享自己脑海中的画面。如学生可能会说:“我看到了梅子变得金黄金黄的,杏子又大又圆,麦花像雪一样洁白,油菜花稀稀疏疏的。” 教师结合图片进一步展示这些景物的形态、颜色,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金黄”写出梅子成熟时的色泽诱人,“肥”字把杏子饱满圆润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