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16539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教案

日期:2025-02-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24894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货币,15课,使用,世界,体系,形成
  • cover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本课通过三个子目(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讲述了当代中国的外交的发展历程及成就。 【理论依据】 本课以课程标准为导向,将教材的史实内容进行串联整合,以“中国货币的兴微继绝”作为主要线索,结合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探讨“人民币国际化之路”,创设出富有趣味性与深度的课堂。借助史料史论、图片等,引领学生还原历史事实,更具积极性、创造性地参与课堂互动,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提高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能力,获取历史的启示与感悟,培养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目标】 1.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了解货币制度产生的时代背景,对货币制度的利弊得失进行辩证分析,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时空观念 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论证我国货币及制度、措施以及世界货币体系产生的历史条件、发展演变和产生的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理解我国货币制度和世界货币体系是一个逐步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5.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增强学生对当今中国货币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与责任感,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国历史上货币及其制度建设的发展演变 2.难点:世界货币体系形成的背景、内容及评价 【学习目标】 1.研读教材,能说出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和世界货币形成的过程,总结趋势特点。 2.结合史料,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货币制度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国家实力之间的关系。 3.说一说我们生活中都如何跟货币发生联系,结合本课所学,增强对人民币的认识。 【课前准备】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并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流程】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一、新课导入 通过《商君书·弱民》篇里的一段材料,引出本单元货币、赋税制度与国家治理的关系,进而推出从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看国家兴衰的辩证关系,从而明确“中国货币的兴微继绝”作为主要线索,结合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探讨“人民币国际化之路”,创设出富有趣味性与深度的课堂。 材料:《商君书·弱民》:“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设问:结合材料,讨论“有道之国”是如何利用经济手段“弱民”的? 提问货币的概念。 学生答:货币是随着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交换衍生的一般等价物,反映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 继而导出:货币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设计意图:导出本单元的出发点,突出货币、赋税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增强国家实力等方面的国家治理功能,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引出上课内容。 二、讲授新课 环节一:兴微继绝,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如何?主要经历了哪几种形式的货币? 自主学习 1.铜铸币 (1)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 (2)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 (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4)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