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25424

[名师教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习作例文: 别了,语文课 教案

日期:2025-04-2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1558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案,名师,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 教学目标 1.抓住描写陈小允心理活动的语句,品味他对语文课由讨厌转变为喜欢到最后舍不得离开的心理变化过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例文,了解主要情节。 3.知道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体会陈小允的内心感受和思想感情。 4.教育学生不要做“拥有时不知珍惜,失去时才感到宝贵”的人,培养学生爱语文、爱老师、爱祖国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陈小允心理活动的语句,品味他对语文课由讨厌转变为喜欢到最后舍不得离开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不要做“拥有时不知珍惜,失去时才感到宝贵”的人,培养学生爱语文、爱老师、爱祖国的积极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例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 (1)出示:“别了,我亲爱的老师,我亲爱的同学。我一定不会忘记中文,我会把我的默书簿一生一世留在身边,常常翻阅。我会激励自己把中文自修好,像这本默书簿的成绩那样。”同学们,读了这段话,你的心中涌动的是怎样的情感呢? (2)过渡:那一声声“别了,我亲爱的老师,我亲爱的同学……”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分别的时刻,是多么不忍心离去呀! 2.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上语文课,每天都学语文,每天都在说语文、用语文,因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那么,语文究竟代表着什么,它究竟有多么重要呢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一个将要离开祖国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去倾听他的故事,去感受他的语文情结。 板书课题,齐读。 3.介绍作者。(教师出示课件) 二、初读例文,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全文,想一想:陈小允起初对语文课是什么态度?后来又有了什么变化?为什么?(陈小允起初非常讨厌语文课,后来在出国前又喜欢上了语文课。因为他知道自己要移民到中美洲,无法再学习语文了。) 三、边读边悟,体会情感 1.过渡:同样是陈小允,同样是语文课,态度怎么能说变就变呢?看来这个陈小允很值得研究。 (1)自由读课文第1~5自然段,品读细节描写,感受陈小允的情感变化,把自己的感受在书旁作简单的批注。 (2)小组交流,画出细节描写的语句,理解感悟,丰富自己的阅读感受。 (3)结合各小组的汇报,教师归纳并出示句子: ①奇怪,今天我翻开语文书,别有一番滋味,我的脑子也不再胡思乱想,全神贯注地听张先生授课。我为什么会忽然喜欢上语文课,觉得张先生每一句话都那么动听?这一堂课好像过得特别快,一下子就听到了下课钟声。(“全神贯注”说明“我”听课认真;“这一堂课好像过得特别快,一下子就听到了下课钟声”这句话写“我”的感受,其实时间并没有那么快,只是“我”对语文产生了兴趣,所以才会感到时间过得特别快;“一下子”说明“我”感觉时间过得挺快,表达“我”不想下课的心情,反映了“我”对学语文态度的转变。) ②放学回家,我一口气读完张先生送给我的书。(“一口气读完”写出了 “我”的迫不及待。) ③我有点儿怪张先生,为什么不早点儿送这本书给我,让我早点儿知道中文的丰富和优美。(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已经渐渐喜欢上中文。) ④课件出示:A.我听后吓了一跳。我拿起一张报纸,单是大字标题就有不少字不认识,不要说报纸的内文了。 B.我张皇地拿出语文书,急急温习今天教过的课文,觉得课文内容饶有趣味。我又拿出纸,用笔反复写新学的生字。 (这两句话描写了“我”听了爸爸的话后的动作和心理,用几个具体事例就写出了“我”对语文课的情感变化,从这里可以看出“我”对语文课实在是喜欢得不得了。) (4)教师小结:我们细读了这部分内容,从陈小允课堂上全神贯注地听讲,到放学后一口气读完张先生送的书,以及知道自己认字不多后的惶恐不安,想到仅剩一个月的学习中文的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