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28055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导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5-04-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39次 大小:20241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1课,宋夏,金元,经济,社会,文化
  • cover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素养目标】 1.搜集文献材料,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2.结合江南的开发和两宋之际的战乱环境,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3.结合辽宋夏金元时期科举制和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当时社会的变化。 4.搜集相关材料,列举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张,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宋代儒学的发展。 5.结合宋元时期的科技、文艺成就,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其反映的时代特征,理解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6.通过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和少数民族在文化方面的建树,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国对世界的贡献,理解中华文明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重点难点】 1.重点:宋代商业和社会的变化;理解两宋新儒学是学术上的交流与融合。 2.难点:社会的变化、对宋代流动性原因的分析与认识;理解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新变化是在学术、文艺、科技、文字等方面的交流与融合。 【考点梳理】 考点一:经济的发展 1.农业的发展 (1)耕作制度: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 (2)经济结构: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生产专业化;南方种植茶树和棉花) (3)棉花种植:在内地始于宋,在元朝时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后来棉布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4)边疆农业: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2.手工业的发展(中国古代手工业没有像西方那样进行技术革命,根本原因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社会缺乏革新动力) (1)制瓷业 ①宋朝出现了以定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等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瓷器,色彩多变,质感浑厚。(记忆五大名窑:军官定汝哥) ②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 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制瓷业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外贸易的需求,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2)矿冶业 ①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煤的开采量很大,首都东京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汉代人们就已开始用煤作燃料,但未大规模开采。) ②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3)印刷业:宋元时期发展迅速,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印刷业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推动了文化的普及) (4)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和手工业都有显著进步。 3、商品经济繁荣 (1)商品经济在宋朝发展到一个高峰,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2)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相当活跃。 4.货币需求量剧增(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的结果) (1)北宋: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开始出现纸币———交子。 (纸币的出现、使用还与印刷术的进步有重要关系,反映了商业的兴盛、经济的繁荣。交子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货币经济发展的产物) (2)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加上大一统带来的稳定局面和交通系统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5.城市兴盛:(反映了商业的兴盛) 城市的兴盛引人注目,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朝的大都和杭州尤以繁华著称。 (北宋城市相比于唐朝城市:①打破了坊市界限。②时间上不再受到限制,出现早市夜市。) 6.海外贸易发展:(魏晋南北朝时,南方地区开始发展) (1)宋元时期,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2)进出口商品:大型远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