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30620

2025年同步教学《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2-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60236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年,同步,教学,中外历史纲要,1课,文明
  • cover
2025年同步教学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 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结合教材相关地图,了解古代不同文明形成时间和地域分布状况;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人类文明的产生过程,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认识文明产生的原因和历史必然性;通过对古代文明特点的了解,辩证认识文明的共性和差异性; 【史料实证】运用史料总结古代文明的主要表现和阶段特征;归纳“轴心时代”各文明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正确认识古代文明多元的特点; 【历史解释】理解人类文明形成的主要因素及其内涵;正确认识私有制、阶级、文字与国家产生、文明发展的关系;探究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早期文明形成影响; 【家国情怀】了解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是世界上最早诞生文明的地区之一的史实,认识中华文明起源,早期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感悟中华民族率先迈人人类文明时代的民族自豪感。 时空坐标及主要线索: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古代主要文明政治制度及文化成就; 教学难点: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是世界史部分的开篇,简述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为后文讲述古代世界的大帝国、中古时期的世界等内容奠定相关史实基础。本课内容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总体讲述文明的产生的条件与标志,二是讲述了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和古代希腊文明等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相关内容,有一定基础,但是本课教材内容时代遥远,与学生的距离感较大,且知识点很多,又没有深入。所以本课重点在于要通过对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的梳理与分析,概括不同文明的各自特点,产生这些特点的不同时空条件,从而强化学习历史所应具备的时空观念,深化对历史的理解。教学难点在于如何通过材料的运用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明多样性,涵养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 通过地图、图表和文字材料,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认识文明产生的原因和历史必然性;通过对古代文明特点的了解,辩证认识文明的共性和差异性;感悟中华民族率先迈人人类文明时代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两幅图大约绘制于5000—6000 年前,左图的人们在放牧,右图的人们在收割。大家思考一下,两幅图反映了什么现象? 反映了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那么,人类文明是怎么产生的呢?文明的早期发展又有何表现和特点呢?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地走进今天的学习。 世界史分期: 教材结构: 世界古代史: 人类各地基本处在相互隔绝和孤立分散状态,形成了世界五大文明摇篮,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散居的部落通过迁徙、战争,逐渐相对聚集靠拢,形成大大小小的邦国、王国和帝国。 世界近代史: 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资本主义强国纷纷崛起,他们通过海洋进行殖民扩张,瓜分世界市场,争夺势力范围,到19世纪末,终于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世界各地均被纳入该体系之中。 世界现代史: 人类社会遭受前所未有的战争浩劫和取得空前发展的世纪,资本主义发展遭遇一系列重大挫折,并相应进行调整,至今仍影响世界。社会主义诞生,并与资本主义在对抗中并存、发展。人类命运公共体在经历一系列严重灾难后日益显现,从世界大战到多极化趋势。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一)文明的内涵: 1.含义: 材料一 “文明”一词的含义确切地说,究竟是指什么呢?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和税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