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学习目标】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产生的条件与标志。 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学习重点】人类文明产生的过程、多元特点及形成的客观条件。 【学习难点】理解私有制、阶级、国家等概念和了解不同文明的特点。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材料一:当今学术界,一般把文明一词,用来指一个氏族制度已然解体而进入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代表着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目前在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等一系列著作中,大抵以城市、文字、金属器和礼仪性建筑等要素的出现,作为文明的具体标志。尽管在世界各地之间,由于历史、地理、经济和文化上的种种原因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并不整齐划一,但是文明的诞生,就是国家和阶级社会的出现,象征着社会进化史上的一个突破性的质变,这在学术界几乎是没有任何异议的。 ———安志敏:《试论文明的起源》,载《考古》,1987 年第5期 思考:文明的涵义是什么? 文明产生的具体标志是什么 文明指的是氏族制度解体,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 文明产生的具体标志是:国家、阶级社会、城市、文字、金属器和礼仪性建筑等要素的出现。 标志: 的出现: 的发展和 的提高,使人类在满足自身的基本需求之外,有了 ,为私有制和剥削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社会逐渐分为 和 两大阶级。 的形成:在 和 的双重作用下,政府、军队、监狱等强制机关逐渐出现, 开始形成。 的产生: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 材料二:农业的诞生为人类社会文明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农业诞生后,人类在稳定的农业与畜牧业生产中获得了稳定的、较充裕的生活资料来源,人类开始定居下来,逐渐形成村落和城镇;人口数量也由此而急剧增长,分布的区域空前扩展,社会分工与产品交换也相继出现。人类剩余产品的积累和集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使得一批人能够脱离物质生产领域而从事脑力劳动,进行精神文明的创造。随着农业生产剩余产品的不断积累,社会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从而导致阶级压迫的出现,不同的社会等级与阶级也就产生了,进而导致了具有管理社会生产生活与调节社会成员之间冲突职能的国家政治制度的问世。 ———摘编自李世安、孟广林等著:《世界文明史》 思考:农业为什么是文明产生的前提 农业是文明产生的物质基础,剩余产品的出现促进了精神文明的发展,促进了阶级的分化与国家的产生。 据教材第一子目,图示梳理人类文明产生的一般过程。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教材第3页《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找到: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尼罗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爱琴海、地中海、巴尔干半岛,并指出这些地区是哪些古代文明发源地。 参考思路: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古代西亚文明;尼罗河———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恒河———古印度文明;黄河、长江———古中国文明;爱琴海、地中海、巴尔干半岛———古希腊文明。 (一)读教材《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结合教材叙述,概括早期人类文明产生时呈现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原因 地理位置 地理环境 总体特点 总体趋势 地理位置:基本上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原因:北纬三十度附近,气候条件适合人类生存和居住; 地理环境:多临近大河流域(或沿海地区);原因: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阳光充沛,适合农业发展; 总体特点:独立发展,多元并存;原因:地理环境的差异,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 总体趋势:文明区范围不断扩大;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文明交流的增多 (二)阅读教材,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提炼各早期文明的主要成果。 文明 自然条件与历史条件 政治特征 文化成就 古代西亚文明 ①气候干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