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53946

5.2.3硝酸 酸雨及防治 课时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日期:2025-02-21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3次 大小:1030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学年,第二,必修,化学,高中,2019
  • cover
5.2.3 硝酸 酸雨及防治 (30分钟 100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课时目标】 基础 达标 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性、强氧化性) 2.了解硝酸的用途 3.了解酸雨的产生及防治 素养 突破 通过硝酸与金属、非金属反应的有关实验,提升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素养 【课时必刷】 A级 基础训练题 1.(7分)酸雨是大气污染的一种,下列关于酸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pH小于6.5的雨水就是酸雨 B.酸雨污染源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产生的 C.酸雨主要是雷电天气产生的 D.使用脱硫煤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2.(7分)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  ) A.使石蕊溶液变红 B.与铜反应放出NO气体,生成Cu(NO3)2 C.与Na2CO3反应放出CO2气体,生成NaNO3 D.与S单质混合共热时生成H2SO4和NO2 3.(7分)下列实验事实与硝酸性质不相对应的一组是 (  ) A.氢氧化亚铁固体与稀硝酸混合———强酸性 B.铁与稀硝酸反应不能放出氢———强氧化性 C.要用棕色瓶盛装浓硝酸———不稳定性 D.浓硝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酸性和强氧化性 4.(7分)古文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古文中画线的词代表硝酸的是 (  ) ①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 ②有硇水者,剪银块投之,则旋而为水。 ③强水性最烈,能蚀五金。 ④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消石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16分)某化学学习小组利用下列装置探究浓硝酸与木炭的反应。已知:4HNO3(浓)4NO2↑+O2↑+2H2O。 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燃烧匙中的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状态,立即伸入三颈烧瓶中,并塞紧瓶塞,滴加浓硝酸,可观察到三颈烧瓶中气体的颜色为    ,产生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装置C中盛有足量Ba(OH)2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C中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为    (写化学式)。Ba(OH)2溶液    (填“能”或“不能”)用少量Ca(OH)2溶液代替,理由是         。 (3)装置B的作用是         。 (4)装置D中收集到了无色气体,部分同学认为是NO,还有部分同学认为是O2。 ①下列对该气体的检验方法合理的是    (填字母)。 A.敞口观察集气瓶内气体的颜色变化 B.将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伸入集气瓶内,观察试纸是否变红 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②如果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无色气体是氧气,则氧气的来源是      。 B级 素养提升题 6.(7分)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能和Y反应生成盐 B.X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C.Y的浓溶液和足量的金属铜反应,还原产物只有NO2 D.NO2能和水反应生成Y,所以NO2是酸性氧化物 7.(7分)实验室可根据反应原理NaNO3(s)+H2SO4(浓)NaHSO4+HNO3↑制备硝酸,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利用了硝酸的易挥发性 B.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HNO3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D.利用该原理时应避免使用橡皮管及橡皮塞 8.(7分)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常温下5.6 g铁片与足量浓硝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3NA B.常温下足量铜与1 L 12 mol·L-1浓硝酸反应,生成的NO2的分子数为6NA C.常温下足量铁粉和4 L 2 mol·L-1稀硝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6NA D.0.1 mol·L-1稀硝酸中N的数目为0.1NA 9.(12分)将一定质量由Cu和CuO组成的固体粉末加入100 mL 11 mol·L-1浓硝酸中,充分反应后,固体溶解完全,收集到NO、NO2的混合气体6.72 L(标准状况)。若将该混合气体与2.24 L (标准状况)O2混合并通入足量水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HNO3。 (1)标准状况下,NO的体积是       L,NO2的体积是     L。 (2)固体粉末中Cu单质的质量是   g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