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59774

【核心素养】9.古诗三首 分层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02-2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40次 大小:5223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核心,素养,古诗,三首,分层,练习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9.古诗三首 分层练习 人文素养:热爱祖国,健康成长。 语文要素:结合动作、神态描写及相关资料,体会三首诗所表达的情感, 一、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仞(rèn) 满衣裳(shánɡ) B. 襄阳(xiānɡ) 蓟北(jì) C. 鼻涕(tí) 巫峡(wū) 二、读拼音,写词语。 登上了向往已久的dōnɡ yuè(    )泰山,爷爷激动得tì lèi(    )交加。七十岁高龄的他总算一睹了这mó tiān(    )美景,不再有yí hàn(    )啦! 三、根据字典中的释义,选择恰当的“mó”字填空。 经过三个多月的准备,传统雕塑临(   )作品观(   )课终于成功举办,真是好事多(   )啊! 四、给下列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 黄沙百战穿金甲(  ) A. 磨破。    B. 穿上。 2. 南望王师又一年(  ) A. 王者之师。 B. 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3. 五千仞岳上摩天(  ) A. 抚摩。 B. 碰到天,形容极高。 4. 却看妻子愁何在(  )(  ) A. 回头看。 B. 又看。 C. 妻子和孩子。 D. 夫妻中的女性一方。 5. 青春作伴好还乡(  ) A. 青年时期。   B. 指春天。 五、选择题。 1. 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B.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C.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2. 下列诗句不是表现边塞生活的一项是(  ) A.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B.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六、根据意思写诗句。 1. 遗民百姓的泪水已经流尽,年复一年地盼望南宋朝廷前来收复失地。 _____ 2. 回头看到妻子和孩子也一扫愁容,随手卷起书本,内心欣喜若狂。 _____ 七、 根据情境填写诗句。 炽热而深沉的家国情怀,流淌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中。陆游用“_____,_____”来哭诉国土沦丧时心中的祈盼;戍边将士发出 “_____,_____”的豪壮誓言;杜甫用“_____,_____”来抒发欣喜若狂、急于返乡的心情。 八、课文解读 青海长云暗_____,_____玉门关。 黄沙_____穿金甲,不破_____终不还。 1. 将诗句补充完整。 2. 下图对应的诗句是“_____,_____”。这两句诗是对边塞_____的描写,表现了边塞的_____,从侧面反映出将士戍边生活的_____。 3. 将诗句中的词语与其表达的内容连起来。 黄沙     战斗之艰苦 百战 边地之荒凉 穿金甲 战事之频繁 4. “_____”是将士们的豪壮誓言,体现了将士们_____ _____的精神。 5.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这两句诗描写了_____和_____两处景物,运用了_____和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河的长和山的高。 6.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这两句诗中饱含情感,请把诗句中的字与其表达的情感连一连。 尽   遗民对南宋朝廷收复失地的祈盼 望   遗民对南宋朝廷迟迟不收复失地的失望 又   遗民的亡国之恨和无限的心酸 (2)与第二句诗意境相近的一项是(  ) A. 但悲不见九州同 B. 铁马冰河入梦来 7. 根据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完成练习。 (1)诗人在 “_____”(哪里)听到“_____”的消息。 (2)古诗中“_____”和 “_____”这两种行为写出了诗人的“狂态”,表现了诗人_____。 (3)右下图中用箭头连接的几个地点,让我想起了下面的诗句:_____,_____。诗句中的 “_____”和“_____”写出了时间的迅疾,突出表现了诗人_____之情。 参考答案 一、B 二、东岳 东岳 摩天 遗憾 三、摹 摩 磨  四、1.A 2.B 3.B 4.AC 5.B 五、1.B 2.B 六、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七、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八、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