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2025届高三开年摸底联考 这折射出 A.坊市间的界限被打破 B.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历史试题 C.工商食官体制的完善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江南士绅纷纷进入城市商界,成为绅商、买办,或进入报 注意事项: 馆,从事翻译,撰写小说等等,成为自由职业者。这一时期士绅阶层的分化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 A.为废除科举制提供了心理准备 B.为洋务运动提供了人才基础 C.导致商业经营方式的重大变革 卡上。 D.导致近代民族危机不断加剧 6.1920年5月1日,《新青年》出版“劳动节纪念号”,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欧美工人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运动的情况,尤其是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运动,还介绍了国内的劳工状况,李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 大钊详细梳理了“五一”纪念日缘起。这一举措 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A.表明中国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B.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完成D.实现了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的联合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7.阅读下表:“20世纪30年代初赣南、闽西地区流传的部分歌谣”。这些歌谣的流 传体现出 民歌曲调 歌谣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红军十劝妻》《十劝工农歌》《十劝亲郎革命歌》《十骂反革命》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十劝 《十送夫(郎)当红军》 1.阅读下表,表中人物言论 《十二月农民苦》《十二月同志歌》《十二月革命歌》《十二月妇女 人物 主张 十二月歌 苦》《白军士兵歌》《苏维埃农民耕田歌》 商鞅 “故治国者,其专力也,以富国强兵也” 十送郎 《送郎去当兵(十送郎)》《十月当兵歌》《十送我郎当红军》 荀子 “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 A.根据地民众积极投入文化抗战 B.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有机融合 国富矣” C.减租减息增强了农民革命热情 D.军队是根据地文艺工作的主力 韩非子“富国以农,距敌恃卒”,“明主之国…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 8.下图所示内容是1948年5月辽宁省国民政府颁布的保甲规约。这反映出当时 A.顺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B.表达了重农抑商的愿望 不当“匪”、不窝“匪”、不通“匪”、不济“匪”;知“匪”即报,知“匪”即捕 C.折射出德治与法治之争 D.提出了民本的治国理念 一户有一人违犯连保事项,其余四户不举报,五户具结者皆当连坐 2.王沈《魏书》记鲜卑言语“与乌丸同”,但没有文字。《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 一甲之内有一户有违法事项,而甲长事先未能查明具报者,甲长连坐 记载鲜卑首领轲比能时期,“部落近塞,自袁绍据河北,中国人多亡叛归之, 一保之内一个月中有两甲以上之户受连坐处分,而保长未能事先查明具报者, 保长连坐 (鲜卑)颇学文字”。这表明当时 一乡(镇)之内一个月中有四保以上的保长受连坐处分,而乡(镇)长未能事先 A.民族迁徙推动文化重心转移 B.汉人出现了胡化的趋向 查明具报者,乡(镇)长连坐 C.北魏王朝民族关系深度交融 D.战争推动汉文化的北传 A.国民政府致力于基层治理创新 B.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成效显著 3.唐代,中书令领旨写“敕”后,下属的诸位中书舍人各自拟撰。中书令或侍郎从中 C.国民政府企图维护其统治秩序 D.东北地区的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选择一稿,稍加修改便成为正式诏书。呈送皇帝画一个“敕”字,便成为皇帝的命 9.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部分轻工业企业生产过剩,产品销售困难。与此同时,甘 令即“敕”。这一制度的实施 肃却急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