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3. 不懂就要问 * 1.略读要求 请用———把略读要求画出来 2.认识作者 走近人物———孙中山 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县人,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 3.我会认 4.多音字 背 bēi 背包 bèi 后背 圈 quān juàn 圈出 圈养 5.品读课文 请同学们仔细读文,勾画出你觉得有新鲜感的句子,圈出你觉得有新鲜感的词语。 咿咿呀呀 读书形式新鲜 6.交流新鲜感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他们是在什么地方读书呢 私塾:旧时私人举办的一种初级学校。 《不懂就要问》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不懂就要问》 鸦雀无声 摇头晃脑 形容非常安静。 从“咿咿呀呀”到“鸦雀无声”你体会到了什么? 两个词语的对比很好地写出了同学们看到孙中山提问后的震惊。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 《不懂就要问》 厉声 戒尺 严厉地大声说话。 面对如此严厉的先生,孙中山却怎样做的呢?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不懂就要问》 不懂就要问 别的同学又怎么做的呢? 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孙中山认为读书的时候应该怎样? 孙中山为了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孙中山这种勤学好问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对于孙中山向老师提问差点挨打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呢? 7.自主探究 9.小提示 10.课后生字 背 诵 例 圈 练 糊 涂 呆 厉 挨 楚 段 戒 11.自读课文 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说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想法。 课文主要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读私塾,对背诵的内容不理解,主动向先生请教的事。 12.私塾图片 形容非常安静。 鸦雀无声 你能用“鸦雀无声”造句吗? 13.词语理解 答﹕①我能②夜晚的酒店鸦雀无声,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糊里糊涂 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拟声词,形容某些物体摩擦碰撞发出的声音,或小孩子说话、低哭的声音。 咿咿呀呀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朗读句子,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14.课文理【2】 我觉得这个句子很新鲜,古人读书咿咿呀呀的,就像唱歌一样。而且我还知道了古时候的人读书是很奇怪的,老师只是让学生跟着念,读熟了就去背诵,根本不理解意思。 15.积累关于勤学好问的名言名句。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2)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3)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 提问。 ———普列汉诺夫 (4)把自己当傻瓜,不懂就问,你会学的 更多。 ———陶行知 不懂就问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如果遇到了不懂的问题,要在积极动脑思考的基础之上,能够敢于发问,这样才会收获更多的知识。 下课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