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1.古诗词三首之 长相思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本名成德,为避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满族词人。十八岁中举,二十二岁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熙身边。 其文学成就以词为最,曾形成“家家争唱饮水词”的局面,郑振铎称其词作“缠绵清婉,为当代冠”。 长相思 榆 关 (山海关) 聒=耳+ 千口 旁边 说明“榆”的意思和树木有关。 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畔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半”中间不要多加一横。 田字要扁小。 半字两横居中、紧凑、下横要长,中间一竖贯穿上下最长。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清】纳兰性德 榆关:山海关。 那畔:那边,这里指关外。 千帐:这里是虚指,指帐篷很多。 程:路程 程 山长水远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小组交流: 明诗意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是什么碎了?你们感受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体会诗情 思乡梦碎 思乡心碎 孤独、思乡、期盼、煎熬、痛苦、伤感 写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二月十五日,康熙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前去祭告,塞上苦寒的天气纳兰性德对家的思念,于是他写下了这首《长相思》。 读出韵味 山 一程, 水 一程, 身向榆关 那畔行, 夜深 千帐灯。 风 一更, 雪 一更, 聒碎乡心 梦不成, 故园 无此声。 声音延长,低沉回旋 长相思 文学常识 诗歌的一种文体,萌芽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 一般分为上下两阕。 词 更 gēng 旧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三更半夜 风一更,雪一更, 身向榆关那畔行, 走进古诗 划分节奏 节奏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山海关 北京 沈阳 默读《长相思》,结合注释和插图,疏通词的大意,小组内交流不理解的地方。 走进古诗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自由朗读 词牌名 走进生字 榆 yú 更 ɡēnɡ 榆树榆叶 更换 更改 畔 pàn 聒 ɡuō 河畔 湖畔 聒噪 聒耳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 聒 故园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更 整夜风雪交加 读懂内心 这首词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吗? 你为什么要远离家乡去从军呢? 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 你离开家乡已经有多长时间了? 你在行军途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词意: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上阙 请同学们想象词中景色,再读这首词。边读边思考:作者干什么去了?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呢? 诗人跟随军队去关外了,很想念自己的家人。 这首词的主题是思乡。 悟诗情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词意: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不禁思念起故乡,再也睡不着了,因为故乡是没有这样聒耳的寒风朔雪之声的。 下阙 读懂内心 还有谁也想这样问一问词人? 长亭外,杨柳依依,哀怨的妻子深情地问他——— 古道边,芳草萋萋,朋友伤感地问他——— 月光下,秋风瑟瑟,孤独的纳兰性德惆怅地问自己———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课堂小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