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76501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高清精美思维导图(统编版文化交流与传播)(PDF版)

日期:2025-02-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66次 大小:965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精美,传播,文化交流,统编,导图,思维
    两汉之际 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魏晋南北朝 佛教日趋兴盛 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 佛教 佛教出现不同宗派 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 在中 国传 主观方面 中国传统儒学具有包容性、融合性 播与 隋唐 佛教完成 佛 发展 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本土化 教 的过 客观方面 佛教思想 对 程 为封建统治者所利用 中 华 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 文 宋明 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化 的 宗教信仰 影 响 佛教 哲学观念 传入 诗词、书法和绘画等体现佛教内容和理念,更加注重境界表达 对中 逻辑思维 举 例 石窟艺术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瑰宝华文 语言词汇 化的 佛教文宣扬因果轮回、消极避世,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影响 文学艺术 礼仪习俗 历史原因 东西方历史上有联系,而且西方倾慕东方已久 时代条件 新航路发现建立了路径 殖民地提供了落脚处 中 背景 华 文 直接动因 西欧宗教改革促使天主教大力向东方发展明 化 末 在 中国因素 明朝后期,政府逐渐放弃海禁政策清 交 初 意大利人利玛窦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新知识 流 的 中 西 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 发 学 明 等人主张以开放胸怀会通中西文化 展 引入西方某些科技东 末 渐 表 《几何原本》 影 现 响 促进中西文化交融等西方科学著作译介到中国 《泰西水法》 开阔国人眼界 清 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主持钦天监 初 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 西学进一步传入 背 19世纪中叶,随着中国国门被迫打开 中华传统文化遭前所未有冲击 景 林则徐、魏源等开明官员 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 由 华 1862年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设立 器近 文 代 渠 物 化 道 创办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以 到 的 制来 晚 1868年,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世 度的 界 西 清 再近代西方工程技术、科学理论与社会改革等内容展现给国人 意 深学 义 影 入东 响 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放眼世界,探索新知,推动维新运动展开 到 渐 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在中国传播,成为辛亥革命的思想武器 思 想 民 陈独秀、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吸收民主与科学思想 国 初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期 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汉字 日本 假名 越南 喃字 朝鲜 谚文 3-5世纪 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流行 儒学 隋唐以后 朝鲜、日本将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 东 亚 佛教 4世纪后 佛教经过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 文 化 日本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 圈 制度 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 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 东亚和东南亚 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深受唐文化影响 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 中 造纸术 华 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文 化 四大 指南针 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对 发明 世 的传 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界 播及 火药对 的 对世 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发展,使骑士阶层日渐衰落中 影 亚 界的 活 响 影响与 字 继中国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欧洲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 西 印 亚 刷 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及 术 欧 洲 14世纪末 中国人进入琉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 的 影 十 伴随经贸往来,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 响 四 15世纪 至 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 十 八 16 孔子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 世 至 纪 18 中国的史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